3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進展情況。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等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會議指出,中國診療方案是中醫和西醫共同并肩戰“疫”、共同智慧的結晶,愿與世界分享中國經驗。
丁向陽介紹,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科技部、衛生健康委、藥監局、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組建了科研攻關組,聚焦五大主攻方向,成立了藥物、疫苗、中藥、大數據等九個專班,動員全國科技力量開展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在治療藥物篩選方面,堅持中西醫并重,經過對5000余種藥物的篩選,針對輕型、普通型等不同類型患者開展具體的藥物臨床試驗研究。在阻斷輕癥向重癥發展方面,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都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有關中醫院士團隊研制的新藥顯示,臨床癥狀明顯緩解,結果無一例轉為重癥;篩選的中成藥治療結果表明,具有確切的療效。
針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記者提出的“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目前為止,唯一一種被證明可能對抗病毒有效的是一款西藥,來自美國的瑞德西韋。中方在有關中醫藥方面的立場和觀點,是否和世衛組織矛盾?中方的科學根據在哪里?有關通過中醫治療而好轉或者出院的病例會不會是一種自愈的結果呢?”問題,余艷紅回應,中國診療方案是中醫和西醫共同并肩戰“疫”、共同智慧的結晶。在治療方案中,中醫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這是堅持中西醫并重的中國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也是中醫藥的療效決定的。
余艷紅指出,首先,中醫藥防治瘟疫有著獨特的理論和實踐。鑒于早期防治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和疫苗,運用中醫藥防治瘟疫的實踐經驗和技術方法,發揮中醫藥整體調節、提高免疫的作用,激發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在近年抗擊SARS、甲流中都已經證明了中醫藥的作用。第二,大量病人治愈出院的事實充分證明,中西醫結合效果顯著。目前已有5萬余名確診患者出院,大多數患者使用了中醫藥。專家團隊研究證實,中西醫結合與單純使用中藥和西藥相比,能較快地改善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縮短住院天數,提高核酸轉陰率,有效減少輕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的發展,提高治愈率、減少病亡率。一項針對452例輕型和普通型患者的隨機對照開放性試驗顯示,中西醫結合在改善癥狀、提高核酸轉陰率方面,顯著優于單純的西藥組,另一項500例的臨床隊列研究顯示,肺部CT影像明顯改善,沒有輕型轉為重型。一項75例重癥患者的臨床對照試驗顯示,中西藥并用較單純西藥組相比,核酸轉陰時間、住院時間平均縮短3天。危重癥患者經中醫和西醫專家的聯合會診、辨證論治后,中藥在改善血氧飽和度、抑制炎癥風暴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第三,現已有近百例運用中醫藥為主治療的病人出院,其中有不少病人是重癥,有關病例的研究和總結正在進行中。
余艷紅表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的及早使用、快速改善癥狀,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疫情發生后,中醫專家從古代經典名方中汲取精華,結合臨床診療的經驗,迅速提出了中醫方案,并且在臨床中不斷優化,堅持早期使用,全程參與,精準施策,中醫藥深度介入預防、治療、康復的全過程。輕型和普通型患者第一時間使用中藥。對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醫和西醫專家聯合會診,中西藥并用,發揮兩種醫學的疊加效應。對于恢復期人群,中藥和針灸、按摩等方法并用,促進患者康復。實踐證明,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效果是很明確的。我們愿意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中醫藥的方法,也很愿意和國際社會分享治療新冠肺炎的中國經驗。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