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兩會報道組記者 郭航報道
“在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國傳統的中醫藥在疫情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發揮了巨大作用,其參與面之廣、參與度之深,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為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5月26日,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育才學校校長高琛同《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享了她關于“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建議。
高琛認為,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它不僅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還傳播到了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服務于全人類生命健康的寶貴財富。
高琛表示,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其中特別強調了促進中醫藥的振興發展。
高琛建議,促進中醫藥的振興發展,一方面是要進一步推進中醫藥文化的全民化,可采取不同的方式開展讓中醫藥知識進校園、全民了解中醫基礎知識、中醫藥專家巡講等活動,提升人民群眾的中醫藥意識,了解中醫藥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培養中青年新中醫領軍人才,希望我們能以此次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發揮重要作用為契機,遴選一批做出突出貢獻的中醫藥中青年骨干人才和領軍人才,打造一支應對重大突出公共衛生事件的中醫人才隊伍。同時,希望可以進一步提高各類國家人才項目遴選中的中醫藥人才比例,向中青年骨干人才傾斜,加強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加大對中醫藥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投入,加強中醫藥的病理藥理研究,從整體上提升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水平和科研的層次,進而使中醫藥在醫療衛生工作中發揮更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