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 張文敬)“近年來,我們國家大力推動中醫藥傳承發展,但總感到缺少一個更大的契機。”在全國政協委員、濟南市政協副主席段青英看來,中醫藥在疫情防控期間展現的熱度,就是這個契機。
段青英說,在此次抗擊疫情中,中醫藥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取得顯著效果、作出重要貢獻,為世界治療新冠肺炎提供了嶄新的“中國方案”,贏得國際社會贊譽。
中醫藥的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集環保、種植、養生、醫療為一體,有著無限發展的前景,是中國經濟實現突破的一個著力點。
在段青英看來,人口多,病人多,醫藥衛生花費也多;人口老齡化加速導致慢性病增多,勢必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段青英引用北京定點醫院中醫藥參與治療新冠肺炎的亮眼數據和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數據后分析,預防多投入1元,治療可減支8.5元,并節約100元搶救費。“做好預防,正是中醫的強項。”
段青英建議,建立治未病為主的健康體系,創新中醫藥預防保健新模式,推動二級以上中醫院設置治未病科、康復科和中醫膏方門診。同時,鼓勵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開展中醫咨詢評估、干預調理、隨訪健康管理等治未病服務。
中醫藥振興離不開中醫人才培養。結合我國中醫人才傳承儲備現狀,段青英認為,應做好“師承”文章,把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把中醫規培階段列入師承的啟蒙階段,把特殊或稀有專業人才及確有專長的民間醫生納入師承隊伍。
目前,中醫藥振興存在的首要問題是中西醫并重方針沒有得到有效落實,中醫院、綜合醫院中醫科普遍弱化,中醫藥服務項目收費價格低,在醫院建設、資金投入、人才政策、收費標準及醫保支付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夠。段青英建議,既要做好頂層設計、扶持引導,又要加強監管、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