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來,中醫藥學已經對傳染病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它認識疾病的途徑就是依據臨床表現出來的證候和體征、依據疾病進展過程中的不同表現,根據“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對患者的信息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探索疾病發生、發展、轉歸等規律,從中梳理出中醫的“證”,依據“證”來辨證論治,將疾病治愈。
中醫藥學是一門辨證論治的生命醫學
2000多年來,中醫藥學在與疫癘(傳染病)進行斗爭的過程中,很早就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并在防治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預防和治療措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豐富的理論。可以說中醫藥學的產生基礎和發展宏大,來自于中醫藥防治人類各種疫病的過程。因此,從中醫角度來看,無論是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艾滋病(HIV)還是新冠肺炎,都屬于疫癘(傳染病)。
千百年來的抗疫實踐證明,運用中醫藥方法治療傳染病,臨床救治有效。即使在科學技術、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醫藥在預防和治療現代傳染病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在2003年SRAS防治工作中,河南省積極運用中醫藥防治SARS實現零死亡;運用中醫藥防治HIV讓患者帶毒生存20年。這樣的防治效果,得益于中醫整體理論指導。中醫藥學是一門整體、系統、辨證論治的生命醫學。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夠理解中醫為什么面對人類重大疾病,能夠沉著有效應對,這源自中醫藥學對生命力和生命活動的全面、系統理解:醫“人”遠比醫“病”更為重要。前者是站在生命的角度看待和認識人得的疾病。什么叫生命角度?通俗地講就是患者活著,也就是“遏阻傳變”留人治病,恢復失離衰退的“精氣神”,如此才能有時間、有條件、有機會“扶正祛邪”,以平為期,改變或者改善患者被病毒侵蝕的臟腑和機體,從而實現阻斷病變、穩定病情,使受感染者的生命力和生命活動恢復到正常狀態。
這是中醫藥學的認識論,也是一代又一代中醫藥學者在解決人類重大疾病中,前赴后繼實踐“中國方案”的動力和源泉。
中醫提倡治未病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有它的發病規律和演變規律,也有它的表現形式。然而,從中醫藥角度來看,是反向推論的,即從它的臨床表現形式,推導出它的中醫藥學的病因病機,從它的臨床表現形式推導出它的證候演變規律。所以從某種角度說,所有的外在癥狀與演變都是人體對致病因素的一種反應。因此,中醫藥學對疾病本質的認識,是由表到里,由外而內的過程。
中醫藥治療不是針對病毒的所謂“特效藥”,而是經過辨證而得出來的“方藥”。這些“方藥”要做的就是幫助正氣把病因消除,從而治愈疾病。其實,不論中醫學還是西醫學,都是如此而已。
中醫在治療疾病中(無論有病名的疾病還是突發疫情),非常注重身體陰陽和氣血調和,以及改善和提高人體自身免疫能力。因此,防治新冠肺炎的首要原則是“整體觀念”,認為自然界的疫癘之氣,通過相應的途徑感染人體,人體通過相應的能力抗拒癘氣。因此,中醫提倡治未病,以預防為主;既病防變,通過改變環境、調節機體、抗拒癘氣。這種整體防控思想指導著中醫藥治未病的各種措施運用。
首先,“遏阻傳變”留人治病。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就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目前,出現新冠肺炎,特別是它具有前所未有的快速傳變能力,需要從生命醫學角度應用中醫藥學的“汗、吐、下、和、溫、清、消、補”等方法,有效遏制病情快速傳變,避免患者的器官突發性衰竭,使患者機體得以保全。
其次,“扶正祛邪”,以平為期。《黃帝內經》中有“無問其病,以平為期”的文字記載。中醫藥學重視邪氣對人體的傷害,但更重視正氣抗邪、抗毒、抗病的能力。在新冠肺炎防治過程中,無論是早期預防還是病中治療,以及病后恢復,中醫藥扶助機體正氣貫穿該病治療始終,祛除癘氣間而行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中醫所治者為得病之“人”,而非病人所患之“病”,更關注的是人體的生理狀態,采取因勢利導、提高抗病能力的治療方式,而非單純祛除病因的抗病毒性治療。這就是中醫藥在沒有搞清楚這個病毒是什么東西的時候,仍然可以在整體觀念指導下辨證論治,仍然可以選方用藥,仍然可以達到機體康復的目的。
中西醫協同診療 可取得滿意效果
中醫藥學認識致病因素,與現代醫學的病原微生物致病學說不同,中醫治愈患者不是關注致病因素,而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體后所導致的癥狀。中醫藥將這種狀態治療好了,疾病就痊愈了。這就是中醫治愈疾病的根本機理,很多人認為中醫治病說不清楚病因病機,其實中醫為何能治愈疾病,關鍵在中醫藥的體系內是可以說清楚的。
近年來,SARS、禽流感等傳染病的出現,對現代醫學提出了嚴峻挑戰。面對一個新的變異病毒或者從未見過的病毒,依靠現代醫學防治的同時,我們可以用中醫藥的觀點和思維來面對它、認識它、治療它,采取中西醫協同診療,使疾病得到控制,病情得到緩解,并且實現好的預后。
(作者為河南省首批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