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C工作室
北京小湯山醫院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北京中醫醫院整建制接收B2確診病區后,發揮中醫優勢,展示中醫力量,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2月10日,北京中醫醫院小湯山醫療隊進駐,開展醫療培訓、接收病房、規劃病區等多項工作,隊員平均年齡為32歲。 自從進駐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李倩就不曾離開駐地。醫院組建醫療隊時,李倩率先請纓參戰,她在請愿書中寫到:“我從事臨床護理工作22年,在心血管科、消化科、腎病科、血液科均有工作經驗,我是黨員、科護士長,已經把孩子送回老家,沒有負擔,強烈要求參加此次抗擊疫情工作。”
3月初,醫療隊開始整休,只有李倩留守在駐地??粗爢T遠去的身影,李倩的淚水滾落下來,30多天的朝夕相處,她也不舍得這些“孩子”。再想想自己的兩個女兒,李倩更是深感愧疚。
3月16日,醫療隊整建制接受B2病區患者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歲。小患兒名叫珺珺,李倩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被深深地觸動了。憑借多年的護理經驗,她意識到必須馬上采取措施,既要妥善護理患兒,又要避免病毒傳播。李倩向兒科專業醫師請教,查閱兒科護理資料,組織護理查房,制定一系列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針對幼兒患病的特殊性,梳理出幼兒特護工作中的風險點及解決辦法,時刻關注珺珺的生命體征,警惕局部感染風險;結合護理需要,對護理團隊進行了專業培訓。
最初,珺珺看到醫護人員時顯得很恐懼,她們就在防護服上畫上卡通圖案,扮成卡通人兒和她交流。小家伙年紀小,依從性差,打針、喂藥都非易事,李倩申請了藥物濃煎,少量多次地給她喂藥。小家伙發燒躁動,不配合輸液治療時,護士們會輕輕地抱起她,唱著兒歌,像哄自己家孩子似地安撫她……從陪她玩游戲、督促吃飯到哄睡覺,病區里23名護士早已達成了默契,共同擔任孩子的臨時“媽媽”。她們竭盡所能地看護著她,希望通過關愛來讓她減輕病痛,不再孤單恐懼。
經過治療,小珺珺各項檢查指標均已正常,4月1日下午和她的家人順利出院。和寶寶待了10多天,李倩還有些依依不舍。
新冠肺炎確診病區多數患者來自境外,被確診的患者心理壓力非常大。李倩發揮中醫護理優勢,帶領護士們向患者講解中醫治病理念和中藥服用方法。指導患者進行穴位按摩、耳穴貼敷等中醫外治法,輔助睡眠,輔助止咳。采用五音療法緩解其緊張情緒。帶領患者練習八段錦,通過形體活動與呼吸運動相結合的健身法,活動肢體,宣暢氣機。
由于入境人員對中醫藥不是很了解,李倩就用武漢新冠肺炎中醫藥治療獲得顯著成效的科學數據、成功案例,加以講解,獲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經過數個星期的精心護理,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癥狀也減輕了,他們由衷贊嘆“沒想到中醫藥效果這么好”。
“中醫講‘三因’,因時、因人、因地,小湯山接診的是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醫作用的發揮是否與武漢一致,需要實踐來論證。”原慶是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作為中醫醫院支援小湯山醫療隊隊長,他和團隊首先要考慮的,是這些患者對中醫的接受度問題。“患者非常愿意接受中醫治療。”原慶說,不少患者發出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么好”的感嘆。
在B2病區,醫療隊的中醫師發揮各自特長。消化科副主任醫師汪正芳查房時噓寒問暖,處處為患者考慮;針灸科副主任醫師付淵博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術,在隔離病房為患者進行針灸治療;老年病科主治醫師馮耀輝以自己特有的親和力,安撫患者緊張恐懼的情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翟軍鵬不畏艱辛,多次凌晨深入病房收治新冠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