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李希正在為患者采集核酸樣本 受訪單位供圖
一線鏡頭
“老大爺,您現在有什么感覺?這幾天主要有哪些癥狀?”
“這幾天呼吸困難,高燒不退,已經便秘5天了。”
“我給您開副中藥,在西藥基礎上,您再吃幾天,不要太緊張。”
這是日前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綜合樓四樓病區,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教研室主任、附屬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希和80歲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歐先生的一段“中醫話聊”。
“一些剛確診的患者,情緒比較焦慮,一方面擔心自己病情加重;另一方面又擔心家人情況。因此,我們就進行了特色的‘中醫話聊’,不但給他們開了中藥,還陪伴患者交流,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李希說。
他解釋到,所謂“中醫話聊”,就是以“加長版”聊天的方式,依據中醫“望聞問切”中的“十問”,詢問患者寒熱、汗、頭身、便等信息,進一步了解患者病情的具體情況,包括一些心理因素等,更好對癥下藥。在聊天過程中,為剛確診患者科普新冠肺炎知識,舒緩他們緊張、焦慮、茫然、畏懼的心理,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
“中西醫對疾病認知的角度不一樣。對病毒感染的診斷,西醫主要是尋找特異性指標,治療上主要針對病原采取特異性的、對抗的治療方法。而中醫是把人當成一個整體,一方面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一方面強調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在‘三因制宜’的指導下,分期分類給予針對性預防、控制、治療和調理。”李希說,因此他們主張通過“三分治、七分護理和話聊”的方式,讓患者病情和心情都能夠有所好轉。
通過交流、聽聲音、觀察,李希發現歐先生病情危重、舌苔很黑,于是在吃西藥的基礎上,李希給老人用上了中藥。過段時間,歐先生退燒了、排便了,漸漸地呼吸順暢了,13天后摘掉了呼吸機。
“歐先生的太太隋女士病癥比較輕,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也退燒了,如今已能下床行走,生活可以自理,我很為他們高興。”李希欣慰地說。
金銀潭醫院作為武漢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和第一批定點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醫院,李希等醫務人員接管了該醫院的1個病區后,他們協調了病區中藥的解決方案,用于臨床。截至2月24日醫療隊休整前,該病區已有超過7成的患者接受過“中醫話聊”、服用過中藥,患者們發燒、便秘、腹脹、乏力等癥狀很快得到好轉,已有67名患者治愈出院。
記者了解到,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附屬第二人民醫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迄今已經派出100多名醫務人員到湖北武漢、宜昌開展救治工作。在救治一線,他們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介入新冠肺炎的診治,有效地改善了患者臨床癥狀,防止病邪深入,促進肺部炎癥吸收,縮短了救治時間,提高了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