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郵箱 微信
       
       
         
       
         
       
       
      媒體報道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信息發布 > 媒體報道
       
       
      【壯麗70年·黨領導中醫藥發展歷程⑧】重教育人傳承中醫薪火
      來源: 時間:2019-06-14 14:21:38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這股春風也吹到了中醫藥界,成為中醫藥教育發展的轉折點。

        那一年9月24日,黨中央以(78)56號文件轉發了原衛生部黨組《關于認真貫徹黨的中醫政策,解決中醫隊伍后繼乏人問題的報告》,解決中醫人才隊伍后繼乏人的問題、培養新一代中醫隊伍成為當時國家十分重視的問題。同月,中國中醫研究院和北京中醫學院舉辦的首屆中醫研究生班開學,我國恢復研究生教育制度以來第一批中醫研究生入學。

        那一年12月26日,原衛生部、國家勞動總局發出《關于從集體所有制和散在城鄉的中醫中吸收一萬名中醫藥人員充實加強全民所有制中醫藥機構問題的通知》,決定從集體所有制醫療機構和散布在城鄉的民間醫生中選拔出一萬名具有真才實學的中醫藥人員,轉為全民所有制人員,以充實加強中醫藥教學、科研和醫療機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大范圍地選拔中醫藥人員,為中醫科研、教學、臨床機構補充了大量中醫人才。

        那一年,距離剛剛恢復高考不久,無數的民間中醫人才涌向了中醫藥高等學府的大門,如今中醫界很多聲名鵲起的大家,都在那一年踏上求學之路。

        從那一年開始,中醫藥教育逐步形成了以院校教育為主體、師承教育為特色的中醫藥教育新格局,涌現了一批批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中醫藥人才。中醫藥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充滿生機。

      打造一支“專業”隊伍 高等教育規?;l展

        改革開放前夕,全國中醫藥院校的數量并不多。據統計,1977年,全國共有高等醫藥院校89所,其中中醫學院僅有17所。

        在1980年衛生部、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加強高等中醫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有一句話描述了當時中醫藥院校不容樂觀的發展境況:“中醫院校的現狀仍然是規模過小,校舍不足,設備簡陋,師資缺乏,教學實習基地嚴重欠缺,有的中醫學院成立二十多年,至今還沒有附屬醫院,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

        為了貫徹落實《關于加強高等中醫教育工作的意見》這一文件的精神,1982年,衛生部在湖南衡陽召開了全國中醫醫院和高等中醫教育工作會議,史稱“衡陽會議”。會議制定了《努力提高教育質量 切實辦好中醫學院》這一文件,對未來10年中醫學院的布局、規模、專業設置等作出了明確規劃。

        衡陽會議后,加快中醫機構建設和加速中醫藥人才培養工作等政策措施相繼出臺,中醫藥教育事業發展迎來了新局面。

        1988年,在全國中醫教育工作會議上,通過了《1988-2000年中醫教育事業發展戰略規劃》,提出了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多種辦學形式并存,規模適度、專業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合理、有特色的中醫藥教育體系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1993-1996年間,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南京等一批師資力量雄厚、設備優良的中醫學院升格為中醫藥大學,進入21世紀以來,又有天津、湖南、遼寧、浙江、長春等一批中醫學院升格為中醫藥大學。

        此后,一些有條件的中醫藥院校又陸續采用了更符合中醫藥人才發展規律的七年制、九年制的中醫藥高級人才培養模式。199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了北京、南京、上海、成都等6所中醫藥大學及中國中醫研究院建立第一批中醫藥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至此,更高層次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建立起來。

        事實上,早在1978年,中醫藥研究生教育就開始起步了。當年,中國的研究生教育開始恢復。中國中醫研究院也開始在全國招收具有執業經驗的年輕中醫,率先在北京舉辦了中醫研究生班,對他們進行培養提高,開中醫藥研究生教育之先河。

        到今天,中醫藥高等教育已經走過了數十年的歷史,中醫藥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實現了從高職、本科到碩士、博士的多層次、多學科、多元化全覆蓋。

        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高等中醫藥院校43所,其中獨立設置的本科中醫藥院校25所。有200余所高等西醫藥院校或非醫藥院校設置中醫藥專業,6所中醫藥院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11個中醫藥相關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設了794個中醫藥重點學科,全國高校中醫藥類專業在校學生總數達85.8萬人。并且,中醫藥院校功能不斷強化,成為中醫藥社會服務、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

      破解一個“傳承”難題 師承教育彰顯中醫特色

        201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關于深化中醫藥師承教育的指導意見》,強調中醫藥師承教育是獨具特色、符合中醫藥人才成長和學術傳承規律的教育模式,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明確提出要“構建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有機結合,貫穿中醫藥人才發展全過程的中醫藥師承教育體系,基本建立內涵清晰、模式豐富、機制健全的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

        回溯到40年前,改革開放以后,加快發展中醫藥師承教育被提上日程。

        1990年6月,原人事部、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采取緊急措施做好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決定》,從全國范圍內選出500名有獨到的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的中醫藥專家為指導教師,每人配備1到2名理論和實際均有一定基礎的中年助手為繼承人,以3年為期,制定計劃,簽訂協議,嚴格考核,以師承方式繼承。這一文件的發布啟動了第一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師承教育逐步成為培養中醫藥人才的重要方式。

        此后,我們可以通過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文件,窺見中醫藥師承教育發展受到的重視。

        2003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正式實施,規定“國家鼓勵開展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培養高層次的中醫臨床人才和中藥技術人才”,并明確規定了承擔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的指導老師及職稱資格條件。

        2009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探索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師承教育模式,豐富中醫藥人才培養方式和途徑。”

        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建立中醫藥師承教育培養體系,將師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鼓勵醫療機構發展師承教育,實現師承教育的常態化和制度化。”

        201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實施,其中第三十五條規定“國家發展中醫藥師承教育,支持有豐富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的中醫醫師、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在執業、業務活動中帶徒授業,傳授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培養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發展中醫藥師承教育”有了國家層面的法律保障。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及中醫藥師承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推進,各地高度重視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各省(區、市)在貫徹落實國家級師承教育人才培養專項的同時,相繼開展了省級師承項目。如甘肅、吉林、山東等省開展了覆蓋省、市、縣、鄉(鎮)、村五級師承工作,形成了上級帶下級、逐級帶教的師承教育格局。

      探索一條“樹人”道路 形成多元化人才培養格局

        201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同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多方面對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作出部署,要求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

        20年前,全國中醫藥教育工作座談會召開,會上通過了《關于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中醫藥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與辦學效益,建設中醫藥教育體系、中醫藥學科和課程體系、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為實現中醫藥全面發展服務。

        對比這兩個相隔了20年的文件,不難看出,建立多元化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始終貫穿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這一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包括院校教育、師承教育、繼續教育等多種模式。

        早在1978年,在全國范圍內選拔一萬名具有真才實學的中醫藥人員充實中醫藥機構,就是豐富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創新之舉。進入21世紀以來,中醫藥人才培養探索了更多新的模式。

        比如,將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相結合,中醫藥院校積極支持國醫大師、名老中醫藥專家、中醫學術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進課堂”傳授學術思想和臨床(實踐)經驗。并且,大部分中醫藥院校開設了中醫藥師承教改實驗班,如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岐黃國醫班、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李斯熾班、安徽中醫藥大學的新安醫學班等,探索出了一條院校教育、師承教育與家傳教育相結合的新型教育方式。

        將師承教育與繼續教育相結合。近年來,師承教育人才培養專項已成為中醫藥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2015-2019年國家共支持以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799項,占項目總數的16%。

        在中醫藥人才激勵機制方面,實施了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截至2018年底,建設了1413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851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64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為了探索建立引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褒獎機制,評選表彰了三屆共90名國醫大師和首屆100名全國名中醫、60名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并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還通過為國醫大師建設傳承工作室開展師承帶徒,建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銜接制度,創新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支由國醫大師、各級名中醫、中醫骨干和中醫執業人員組成的中醫藥人才隊伍正逐步形成。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符合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和學科特色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健全完善,培育出一代代躬耕在中醫藥領域的棟梁之才。

        在新的征程上,中醫藥教育事業必將譜寫出新的篇章。(徐婧)

       
       
       
       
        Copyright@2006 www.xptnr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工體西路1號 電話:59957777
      版權所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ICP備案:京ICP備16052956號
      京公網安備11931045028號  網站標識碼:bm73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又爽又高潮视频| 恸哭の女教师大桥未久| 台湾一级淫片完整版视频播放| a一级日本特黄aaa大片| 欧洲精品99毛片免费高清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欧美视频| 太深太粗太爽太猛了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址入口| 女仆胸大又放荡的h|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国产色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浪荡欲乱之合集|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gogo少妇无码肉肉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本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高清韩国a级特黄毛片| 女的被触手到爽羞羞漫画|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 久久久午夜精品理论片| 特级毛片爽www免费版|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被猛男cao尿了| 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久无码免费久久| 欧美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特级黄色片| 麻豆91在线播放| 国内外一级毛片| 丝袜交kingfootjob|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