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獲悉,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市長杜延安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支持亳州市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指出,亳州市是聞名遐邇的中華藥都,是神醫華佗的故里、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藥材種植、加工、經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代中藥產業已成為亳州的主導產業、立市之本,編制完成《世界中醫藥之都(安徽亳州)建設發展規劃》,協同推進全產業鏈發展,中醫藥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達1096.8億元。
隨后,杜延安代表在《建議》中分析了亳州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的優勢條件,包括符合國家戰略安排、已獲得安徽省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大力支持、已具備良好基礎等。
譬如,《建議》列舉良好基礎時指出,“一是亳州市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10%,安徽亳州現代農業綜合開發中藥材示范區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和中藥材進出口檢測示范基地,獲評為國家中藥材安徽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二是流通優勢突出。亳州市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中藥材專業市場、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中醫藥流通業線上線下貿易額達743.2億元,其中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中藥材日上市量就超過6000噸,上市品種多達2600多種,年銷售額已突破400億元。
三是加工優勢突出。GMP藥品生產企業達175家,中藥飲片加工企業約占全國的15%,3家本土企業位居全國中藥飲片出口城際前十名,3家本土企業入選中華民族醫藥百強榜,5家企業獲批為省級中藥配方顆粒生產試點企業,5家企業通過破壁飲片生產現場核查,上報待批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品種1294個。四是潛力優勢突出。市政府制定出臺十多項促進藥品技術轉讓、研發和培育的扶持政策,設立首批10億元的藥品技術轉讓和研發專項基金,在研新藥品種13個、轉入藥品技術品種6個、待轉入394個,吸引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品種303個,引進獸藥品種2個,列入國家、省醫保目錄品種4個,現代中醫藥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
“但客觀來說,傳承中醫藥文化,發展現代中醫藥產業,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非安徽一省、亳州一市以一己之力能夠完成,還需要國家及有關部委給予大力支持。”杜延安代表在《建議》中也坦言,亳州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當前也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產業鏈條層級還不夠高。面對國際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亳州市中醫藥產業結構亟待優化,期貨市場還需政策支持,中醫藥指數發布還需提高權威性和公信力,中醫醫療服務還需大力提升,舉辦世界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中醫藥大會還需提升層次和影響力,研發基金還需擴大規模。
二是高端創新人才較為匱乏。由于亳州建市較晚,又地處皖北地區,高鐵尚未通車,機場還未建設,還缺少一批有較高影響力的中醫藥大學、科研院所,在引進、留住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和團隊還存在不少困難。
為此,身兼全國人大代表的亳州市市長杜延安在上述《建議》中,提出了支持亳州市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的具體建議,向國家要政策:
一是建議在中醫藥產業布局上給予亳州傾斜。建議國家有關部委把亳州作為一塊“試驗田”,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支持先行先試,將亳州列為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中藥配方顆粒劑生產試點區、“互聯網+中醫醫療”試點區等。
二是建議在人才引進培養上給予亳州大力支持。建議支持亳州舉辦世界中醫藥論壇、建設國家級中醫藥研發創新平臺,支持國內中醫藥類高校與亳州市合作籌建中國(亳州)中醫藥大學,加快中醫藥領域創新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高層次創新團隊向亳州市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