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全國很多地區開展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關于這個話題,來聽聽代表委員怎么說?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校長王歡:在中小學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承、普及工作
談到在青少年中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校長王歡表示,在青少年人群中重點推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普及,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和健康理念、熱愛科學和鉆研科學的思維素養以及“醫者仁心”的道德情懷,也有助于豐富和拓展中小學的科學實踐活動。因此,王歡建議,在中小學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承、普及工作。
王歡提出,一要對中小學健康教材進行修訂,將中醫藥文化系統納入中小學課程。建議教育主管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加強研究,增加中醫藥文化進入課程的比重,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研究設計中醫藥故事、中藥種植繪制、食療養生等講授與實踐相結合的中醫藥文化教學內容。
二要認真講好中醫藥故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民族自信。中醫藥文化要進入中小學教育,必須避免照搬晦澀深奧的理論和古典文獻介紹相關知識,應通過深入淺出、喜聞樂見的故事和典型案例向學生傳授。
三要探索、研究如何配好中醫藥教師,以保障知識傳播的科學性、系統性。中醫藥文化是一門理論科學,也是一門實踐科學,需要長時間的系統學習和實踐。建議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由教育主管部門和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中醫藥領域的專家人才公開推薦庫,便于中小學能夠找到并聘請適宜的教師。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和中醫藥主管部門應針對中小學教師制定培訓計劃,開展相關培訓;由此,可以豐富中小學普及中醫藥文化的教師人才來源。
四要建立中醫藥特色班級,鼓勵開展特色化活動。鼓勵對中醫藥文化有興趣的班主任老師建立中醫藥特色班級,將學生的愛好、特長與中醫藥文化相結合,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成立種植、宣傳、制作等相對專業又有機統一的小組。
五要搭建中醫藥學習平臺,廣泛設立學習實踐基地。建議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藥品監管部門、文化主管部門設立一批對中小學和社會開放的中藥種植基地、中醫藥生產經營企業、中醫醫院、中醫藥博物館等作為中小學中醫藥文化的實踐基地,便于中小學生接近、學習、實踐中醫藥文化知識。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司富春:加強中醫藥文化進課堂頂層設計
近年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成為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與健康素養的重要措施,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課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在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司富春眼里,這充分反映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進課堂具有現實性和必要性。
司富春認為,盡管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得到了社會多方的支持,目前全國也有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探索性或試點性地開展了青少年中醫藥文化教育,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中醫藥文化進課堂的進程。
比如,中醫藥進課堂缺乏系統完整的頂層設計。如何協調文化課知識與中醫藥知識之間的平衡也是中醫藥進課堂的一大難題。同時,適合中小學生不同階段的中醫藥教材、課件、教學道具等也有待普及和完善。 師資力量不足是中醫藥知識進課堂所面臨的最大困境。中小學教師通常不熟悉中醫藥知識,而具有豐富的中醫藥知識和技能的醫生或教師又不了解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特點。
對此,司富春建議,要加強推進中醫藥文化進課堂的頂層設計,教育部可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各領域專家學者盡快開展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中醫藥文化課程體系規劃、教學大綱、教材編制、師資培訓、教學模式研究等工作;要積極探索中醫藥文化進課堂的方式方法,將體現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作為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切入點。對中小學教師進行相關中醫藥文化知識培訓,鼓勵教師從其教授科目的教學內容中,尋找與中醫藥文化知識的結合點,以人物故事、自我保健、科學實驗等形式推動中醫藥文化和中小學教學資源相結合;要準確定位中醫藥進課堂的教學培養目標;要加快培養一批推動中醫藥文化進課堂的人才隊伍,可選拔一批中小學教師開展中醫藥文化知識培訓,培養大學生志愿者團隊以及盡快建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專家團隊。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馬駿:深入推進中醫藥科普進校園
看到中醫藥科普進校園活動在全國范圍內逐漸鋪開,全國政協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馬駿感到十分欣慰。她表示,如果中醫藥教育“從娃娃抓起”,對中醫藥在社會認同度的提升以及中醫藥學科的發展都有積極影響。
但她也看到目前中醫藥科普進校園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中醫藥知識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再加上基礎教育與中醫藥理論知識幾乎沒有銜接,造成青少年普遍覺得中醫學的內容晦澀難懂。
對此,馬駿提出如下建議:應該充分調動中醫專家、教育家、科普工作者、傳媒工作者、藝術家、學校教師、中醫藥院校的大學生以及對中醫科普感興趣的群眾等各界人士參與中醫藥科普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專業和技術特長, 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素質較高的專、兼職人才隊伍和志愿者隊伍。設置中醫藥科普的工作崗位或明確的職能部門,給予相應的待遇,吸引優秀人才專門從事中醫藥科普的教學、科研、管理工作,提升中醫藥科普工作的水平。
準備適宜的中醫藥科普課程化的資料。將中醫藥文化的資源轉化為適合于中小學的課程,與中小學生的選修課程或實踐課程教育結合。在準備中醫藥校園教育資料的時候,需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特征,組織學校開發適合的課程。
對中小學教師開展多層次的培訓,需要采取各種方式激發他們自覺將中醫藥融入教學中,并與他們共同開發出有特色的課程。同時,開發多樣的中醫藥科普工具。例如,利用廣受青少年喜愛的動漫作為傳播中醫藥文化的載體,開發制作適合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群體的中醫藥科普動漫,采取不同的畫面風格,設計與青少年經歷相關的故事情節,并摻入一些互動環節,增強代入感,同時又可以增加鞏固知識的樂趣,理解接受中醫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