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源泉中心衛生院康復大廳,貧困失獨老人闞金滿正在老伴的陪伴下做著肢體康復訓練。在他周圍,針灸、推拿、中藥臍灸、熏蒸等各個區域都有不少和他一樣的病人,其中不乏貧困老人。入院20多天,闞金滿因腦梗塞后遺癥導致的一側肢體麻木無力已經有了明顯好轉,用他自己的話說,“針灸真是神奇啊,我這只胳膊又長回來了!”
今年10月,博山區委區政府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戰略實施,在全區啟動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工程,博山區衛生計生局積極作為,優先選擇中醫藥服務能力突出的源泉中心衛生院作為托底養老機構,努力為特困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服務+中醫藥保健+養護養生”四位一體新型養老服務。
這只是博山區衛生計生局大力推進健康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淄博市博山區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的故鄉,焦裕祿精神在這里起步,也在這里傳承。2017年以來,隨著黨中央脫貧攻堅戰略深入實施,博山區衛生計生局貫徹落實市、區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聚力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有效助推健康扶貧工作向縱深發展。
筑牢中醫藥健康扶貧平臺
該區強化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筑牢健康扶貧基礎平臺。2016年以來,全區實施中醫藥服務覆蓋的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截至目前,62個省定貧困村村衛生室中醫適宜技術開展率達到100%,基層群眾就近就可以享受到中醫藥服務。
強化國醫堂建設,做優健康扶貧精品平臺。經過近3年時間的建設,區醫院、區中醫院及11處鎮衛生院全部建成標準化國醫堂。2018年,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門診業務量同比增長30%以上。
強化區中醫院建設,打造健康扶貧綜合平臺。區中醫院于2014年6月通過了二級甲等中醫院復審。今年9月,投資1.8億元的新院區全面投入使用。中醫院各臨床科室中醫診療設備配置率100%,能夠開展20種中醫適宜技術項目。
強化政策傾斜,打造中醫藥健康扶貧惠民平臺。制定中醫藥服務傾斜政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中醫藥技術開展診療服務,在醫保報銷基礎上提高5%報銷比例。通過政策組合引導,貧困人口在基層接受中醫藥服務的主動性顯著增強。
推動基層中醫提升發展
發揮中醫藥優質資源作用,助推健康扶貧工作。該區將打造名中醫作為推進中醫發展的重要抓手,先后推薦評選省市級名中醫11名。今年8月,聯合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組織開展“博山名中醫”評選工作,評選出了10名博山名中醫,進一步推動基層中醫人才提升發展。6月,該區全面啟動“名中醫”大講堂活動,講授名中醫的臨床經驗及學習經驗。
培養骨干,做好中醫藥人才梯隊建設。各基層單位以“國醫堂”為依托,積極開展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以“傳、幫、帶”形式培養年輕人。截至目前,已經建成包括“山東省基層名中醫李效勤工作室”“山東省五級中醫藥師承指導老師董以鳳工作室”、邵長勝工作室,以及6位基層名中醫工作室等10個名中醫藥傳承工作室。今年1月,區中醫院牽頭成立“中醫院發展聯盟”和“青年中醫成長聯盟”,與20處基層醫院簽訂了合作協議,67名基層青年中醫加入成長聯盟。
全面開展民間中醫資源普查工作,對民間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進行調查、挖掘、整理,目前,全區收集有效民間中醫藥資源30份。積極開展中醫藥“進社區、進村居、進校園”的三進活動,同時將中醫藥文化融入“鄉村振興”戰略。
發揮中醫藥適宜技術作用
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建設。2015年,區中醫院掛牌成立“博山區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成立了全區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專家組,以培訓全覆蓋為目標,形成了制度化、規范化推廣模式。
積極開展鄉村醫生學歷教育培訓。今年3月,博山區衛生計生局與齊魯醫藥學院聯合舉辦“鄉村振興、健康先行”鄉村醫生培訓班,此次培訓把中醫藥內容作為必修課進行了學習考核,為村衛生室人員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
全面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考核。今年4~5月,博山區組織開展了全區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考核工作,依托區基礎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全區組織培訓60余場次。
全面開展中醫藥服務進村入戶。以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載體,全區178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中均有一名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在簽約內容中加入中醫藥治未病服務,制定中醫藥特色服務包,每年為簽約一般人群免費提供針灸、拔罐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1次,簽約重點人群在此基礎上進行免費中醫藥健康保健指導。以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掃除因病致貧的隱患。
下一步,博山區將持續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將中醫藥服務全面滲入到健康扶貧的每一項工作中去,切實讓基層群眾享受到中醫藥服務。(岳玲 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