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夫,又麻煩你跑一趟,真是不知道說什么好了……”在山東省淄博市南郊鎮賈黃村,看著前來為自己針灸的淄博市中醫醫院醫生于菲菲,老人周福海眼圈濕潤了。他不想麻煩醫生又想把病看好的心情于菲菲非常理解,她暗下決心:一定要給老人治好病。
在山東省淄博市,有這樣一群醫生,他們不只在大醫院里坐診看病,還抽出時間背著藥箱走村入戶,為貧困群眾義診,他們是淄博市衛生計生委選派到基層的“第一村醫”。
周福海老人20世紀70年代在生產隊勞動時,右手不慎被切草機切掉,從此喪失勞動力。他一生沒有婚配,沒有子女,加之沒有收入,生活非常窮困。禍不單行,隨著年齡的增加,冠心病、關節炎、頸椎病以及嚴重靜脈曲張都挨個兒找上了他。
得知老人的情況,于菲菲與他建立了長期服務關系。經過辨證論治,結合老人的寒濕體質,她認為老人適合溫針治療。于是,她每周都到村里免費給老人診治,一段時間后,老人病情有了明顯好轉。
像于菲菲這樣的“第一村醫”在淄博還有很多。2017年11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扎實推進健康扶貧工作,山東省淄博市衛生計生委從全市二級以上醫療衛生單位,選派有5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優秀年輕醫生,脫產到醫療服務能力較弱的村衛生室工作,每半年為一幫扶周期,總選派期為3年。截至目前,共選派了兩批205名“第一村醫”,其中32名中醫(藥)師進駐村衛生室。今年10月,第三批102名“第一村醫”整裝待發,其中21名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師踴躍參加,給健康扶貧涂抹了一筆中醫藥服務的亮色。
為促進“第一村醫”工作的開展,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淄博市各區縣組織了義診、巡診等形式的活動,將中醫藥服務帶到百姓身邊。
今年,淄博市博山區“第一村醫”聯合工作隊義診進村居活動開展以來,共聯合義診20余次,為4000余村民提供了疾病診治及健康服務,發放健康宣傳材料5000余份。
淄博市博山區婦幼保健院的“第一村醫”們,先后在八陡鎮和山頭鎮樂疃村開展“金秋送健康,名醫下基層,中醫三進惠民生”系列義診活動。全體“第一村醫”克服山區交通不便及惡劣天氣,自行前往義診現場。他們的足跡遍布20多個村鎮,行程總和超6700公里。
此外,“第一村醫”臨時黨支部還聯合淄博市沂源縣魯村中心衛生院金色陽光志愿者服務隊走進劉家石溝村,開展“雙色馬甲”聯合巡診活動。活動前一周,支部成員把該村常見病患者分組,由鄉村醫生告知本村群眾攜帶既往的輔助檢查和病歷資料,尤其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點人群。巡診中,中醫骨科、疼痛科醫生為患者進行推拿、手法復位、康復指導等服務,用精湛的中醫技術拉近了和群眾的距離。
“第一村醫”扶的是老百姓的健康,連的是黨、政府和老百姓的心,也體現了淄博市衛生計生委“打造衛生強市,建設健康淄博,絕不讓一個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隊”的決心。(馮繡云 徐艷 孔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