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對中醫的看法是長于調理、難治急癥,但國醫大師鄧鐵濤用自己精湛的醫術,證明了運用中醫非手術療法也能治好危重急難病癥。
102歲的鄧鐵濤從醫80年,為治療重癥肌無力這一世界難題提供了中醫方案;他醫德高尚,每每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強調“養生必先養德”;他在中醫事業發展的重大節點建言獻策,并通過帶徒積極推動中醫事業的傳承和發展。
近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到了一筆特殊的捐款,來自該院102歲的國醫大師鄧鐵濤。這筆錢是他所獲首屆“北京中醫藥大學岐黃獎”的全部獎金。
從醫80年,鄧鐵濤用仁心仁術踐行大醫精誠;更每每在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大節點,數次建言獻策,挽救中醫于危難之際。此次他將獎金悉數捐出,支持中醫藥科研,給杏林又添一段佳話。
對于這次獲獎以及將獎金悉數捐給單位科研的決定,鄧鐵濤殷殷囑咐:“彷徨幾十年的中醫可說已走在大路上,前途有如萬里云天,遠大光明,就看現代中醫和有志于研究中醫的其他科學家們的努力了。我們任重而道遠。”百歲天年,功成名就,他心中所思所慮,依然還是中醫事業的發展。
為治療重癥肌無力這一世界難題提供了中醫方案
幾十年來,許多人都認為,中醫之長在調理,對急癥危癥無可作為。早年在解放軍157醫院駐院帶班時,鄧鐵濤就愣是憑自己的精湛醫術,改變了醫院領導的看法。
有一位患腸梗阻的青年戰士,疼痛難忍,病情危重,主治醫師想手術化解。鄧鐵濤到戰士床前,舌診見剝苔下有新苔生長。“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啦。”他建議先不手術,開以大承氣湯處方保留灌腸,很快解除梗阻。
一名5個月大的嬰兒,嘔吐啼哭,腹部可觸摸臘腸樣包塊,經透視確診腸套疊,先服中藥數小時后,又以蜜糖水灌腸,并在腹部腸型包塊處叩擊梅花針,其后糞便自肛門排出,嬰兒安靜入睡,免去一刀之苦。
那段日子,鄧鐵濤帶著一眾西學中高級研修班的學生,度過無數捏著汗守在危重病人床邊的日日夜夜,運用中醫非手術療法,成功治療數例腸梗阻病人。以至于決定病人開刀不開刀,醫院方面往往要征求中醫的意見。
幾十年來,鄧鐵濤治好了很多疑難危重病癥,多為西醫診斷明確但缺乏療效者,或雖有療效但西藥毒副作用大者,也有西醫診斷不明或“病因不夠清晰”“缺乏對因治療”“預后不良”者。拿治療重癥肌無力來說,他提出從補脾健胃著手,為治療這一世界難題提供了中醫方案,帶領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團隊成功搶救重癥肌無力危象患者過百人次。
業精于勤。鄧鐵濤的過人醫術源于多年潛心研習,更離不開其辨證論治的思想。他常說,辨證論治是中醫臨床醫學的靈魂。
某醫院曾遇一胎死腹中患者,婦產科用非手術治療十多天不見效,再做手術又怕過不了感染關,于是請鄧鐵濤會診。經辨證屬實證實脈,鄧鐵濤開出一劑,當夜排出死胎。醫院以為偶然中彩,沒幾天又入院一患者,看起來癥狀相似。然而鄧鐵濤會診后認為屬體虛病實之證,所用藥方完全不同,也成功產出死胎。上述兩例經西醫診斷同為過期流產,診斷無誤,但中醫之辨證論治則一攻一補,天壤之別。
醫者應懷有仁心,養生必先養德
2003年4月17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癥監護室發生了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一對夫婦闖入禁止探視的重癥監護室,直奔罹患重癥肌無力危象兒子小林(化名)的病床,拔下了呼吸機的套管和氧管。小林很快就因呼吸困難臉色發紫、神志模糊,12歲的孩子命懸一線。
原來,那對夫婦家境貧困,為救孩子已變賣僅有房產。來廣州入院后經5天治療雖有好轉,但錢已花完。絕望之下,才有上述極端做法。
面對這個危重患兒,家屬自愿放棄搶救,并簽字承擔責任后果。按理說,醫院就算不治也并無不妥??舌囪F濤得知后,第一反應是親自到ICU病房看望患兒。他先鼓勵孩子父母,小孩還有生機,治療得當則還是有希望的。
“小孩瘦成這樣,單靠藥物如何能起作用?”看到這個干瘦如柴的孩子彎縮在病床上,鄧鐵濤馬上拿出早已準備的5000元給ICU護士長:“到營養室買鼻飼食物,要保證每天所需要的能量,有胃氣才有生機。”又對ICU主任翁書和說:“重上呼吸機,費用我先墊。”
經過系統治療,孩子一天天好轉:2003年5月12日,轉入普通病房,鄧鐵濤定期查房;5月19日孩子可以自行吞咽飲食;5月23日拔除胃管,體重從最初的17公斤增加至21公斤;6月1日兒童節,孩子背著醫院送的新書包,高高興興地參加廣州一日游。6月9日,孩子出院隨父母回到湖南老家,廣州名醫治好小林的消息轟動鄉村。
年逾百歲的鄧鐵濤身體硬朗,精神矍鑠,人們常常私下感慨,“老中醫就是會養生。”每每遇到有人請教長壽秘訣,鄧鐵濤都會強調:“養生必先養德。”
臨床不少疑難問題,需要老師心傳口授
“我是為中醫而生的人。”從幼時眼見父親懸壺濟世,到后來走上中醫求學之路,再到為中醫學教育發展奔走呼告,為中醫學的發展嘔心瀝血,鄧鐵濤始終在做著一個未曾改變過的中醫夢。
近代以來,中醫學曾受到輕視、排斥,每每到了重要關頭,鄧鐵濤都勇敢地站出來大聲疾呼。
隨著年齡的增大,鄧鐵濤愈發感受到,中醫事業要迎來新的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投身其中。
鄧鐵濤從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共培養碩士生27人,博士生15人,博士后1人。自身的從業經歷更告訴他,中醫帶徒是中醫教育的一種傳統方式。“書本知識畢竟是死的,臨床不少疑難問題,只有法傳,難以書傳,需要老師在身邊心傳口授,方能領悟。”中醫院校學生如不注重跟師實習,其學問與臨證水平難以提高。
在他的倡導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在全國推廣名老中醫帶徒傳授制度,1990年10月,首屆“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拜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首批500位名老中醫開始帶徒。
“21世紀是中華文化的世紀,是中醫騰飛的世紀。這就是我幾十年前就開始的最大的夢。”站在102歲的當口,鄧鐵濤想把自己的夢繼續做下去,直到成為現實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