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題:“數”說2022年我國水利工作重點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2022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6日在北京召開,水利部部長李國英為2022年全國水利工作劃了重點。
增強洪水調蓄能力:推進3500多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李國英說,2022年的一項重點工作,是做好水旱災害防御準備,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加快構建抵御水旱災害防線。
以提高流域洪水整體調控能力為目標,加快珠江流域大藤峽、松遼流域閣山、長江流域牛嶺、黃河流域東莊等控制性水利樞紐建設;推進黃河古賢、柳江洋溪等水利樞紐前期工作;開展黃河黑山峽水利工程、桃花峪水庫等前期論證。
“大力推進100余座大中型、3400余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確保高質量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李國英說。
85%: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升一個百分點
2022年水利另一項重點工作,是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確保農村供水安全。加快農村供水工程改造提升,健全運行管理長效機制。
李國英說,錨定2022年底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的目標,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規?;l展及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減少小型分散供水人口數量。
李國英在回顧2021年工作時說,一年來,各級水利部門鞏固拓展水利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水利保障有效銜接,提升了4263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4%。
他強調,守住農村飲水安全底線。2021年水利部12314監督舉報平臺轉辦核查的問題線索中,79.6%是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復蘇河湖生態環境:“一河一策”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
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是2022年水利的又一項重要工作。全面排查確定斷流河流、萎縮干涸湖泊修復名錄,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從各地的母親河做起,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
李國英說,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全面確定全國重點河湖名錄明確的477條河湖基本生態流量保障目標,有序開展已建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復核,研究新建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標準。將河湖生態流量目標納入江河流域水資源調度方案及年度調度計劃,作為流域水量分配、水資源統一調度、取用水總量控制的重要依據。
同時,加強河湖保護治理,推進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全面完成年度6.2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務。
節水優先:新批復10條以上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
李國英說,堅持節水優先,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全面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安全利用能力和水平。
——健全初始水權分配和交易制度。強化用水總量、強度雙控,建立健全省級行政區雙控指標體系,各地要進一步分解明確到地市。新批復10條以上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
——嚴格水資源保護監管措施。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管理,推進水資源超載地區暫停新增取水許可。加快實現非農業取水口和大中型灌區渠首取水口計量全覆蓋,5萬畝以上的大中型灌區渠首取水口全部實現在線計量。
——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推動北方50%以上、南方30%以上縣區級行政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強化計劃用水管理,黃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區實現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及以上的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單位計劃用水管理全覆蓋。
——打好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嚴把黃河流域建設項目節水評價關。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督促不符合節水標準的已建項目加快節水改造。嚴控高耗水項目建設。
在七大流域建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機制,全面建立南水北調工程河長制體系
李國英強調,強化流域統一治理管理,推動河湖長制有能有效。出臺強化河湖長制指導意見,明確各部門河湖治理任務;在七大流域全面建立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機制,完善流域管理機構與省級河長辦協作機制,變“分段治”為“全域治”;全面建立南水北調工程河長制體系;完善基層河湖巡查管護體系,解決河湖管護“最后一公里”問題。
據介紹,南水北調東、中線上一年度調水97.28億立方米,累計調水498.7億立方米,東線各監測斷面水質穩定在Ⅲ類及以上、中線水質穩定在Ⅱ類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