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內羅畢10月17日電 綜述:中國減貧經驗受到非洲各界廣泛關注
新華社記者
過去70年,中國減少8.5億貧困人口,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中國減貧經驗在發(fā)展中國家最為集中的非洲大陸受到廣泛關注。
津巴布韋地方政府、公共工程和國家住房部長朱利·莫約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在脫貧攻堅方面的成功為津巴布韋提供了寶貴經驗,有助于津巴布韋如期實現2030年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目標?!爸袊軌蛲咨婆渲觅Y源,團結動員全體人民,并通過嚴格執(zhí)行科學規(guī)劃,最終帶領困難群眾擺脫貧困?!?/p>
盧旺達大學政治學系高級講師伊斯梅爾·布坎南說,中國為盧旺達減貧提供了巨大支持,涉及基礎設施、教育、醫(yī)療和農業(yè)等領域。中國投資者在盧旺達創(chuàng)造就業(yè),中國設計、建造的公路促進了盧旺達人之間的貿易往來,中國援建的馬薩卡醫(yī)院為包括窮人在內的盧旺達人提供了高質量的醫(yī)療服務。“非中合作在減貧方面大有可為,雙方已經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提出了關于減貧和經濟發(fā)展的倡議,比如建立中非發(fā)展基金。”布坎南說。
在盧旺達主流媒體工作的記者哈得孫·庫泰薩說,在中方支持幫助下,盧旺達一些貧困學生得以完成學業(yè)。他認為,非洲可以學習中國如何擺脫貧困,比如中國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促進大量人口脫貧。
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尼日利亞去年提出10年內讓1億人脫貧的計劃。尼日利亞國際關系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埃費姆·烏比對新華社記者說,同為人口大國,中國的扶貧經驗對于尼日利亞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他認為,非洲國家應該學習中國基于貧困地區(qū)的特點和現狀制定包容性政策。非洲國家需要發(fā)展現代農業(yè),加強電力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這樣才能發(fā)展自身產業(yè),出口有高附加值的商品。
烏比強調,“一帶一路”倡議給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yè)化進程帶來巨大機遇。(執(zhí)筆記者 王小鵬 參與記者 呂天然 張玉亮 許正 王守寶 肖玖陽 郭駿 張改萍 吳長偉 楊孟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