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江西省著力發揮優勢,推動傳承創新,推動中醫藥強省建設取得新進展,《江西省中醫藥條例》完成修訂,《江西省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江西省中醫藥大會召開,中藥材種植規模快速增長,中藥工業產值穩中有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在中醫醫療服務方面,截至2019年底,江西省共有中醫類醫院121所,其中,中醫醫院110所,中西醫結合醫院11所,三級中醫類醫院16家。中醫類床位數3.82萬張,中醫類醫院床位數3.32萬張。中醫類診療人次2434萬,中醫類醫院1511萬人次,中醫類醫院門急診1457萬人次,其中中醫醫院1379萬人次,中西醫結合醫院78萬人次。中醫類醫院出院人數107萬人次。全省1411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中醫館,覆蓋率達82.27%。全省97%社區衛生服務機構、93.5%鄉鎮衛生院、67.5%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診療服務能力,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量占基層醫療機構總服務量的近30%。
在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方面,江西省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為群眾提供中醫健康咨詢評估、干預調理、隨訪管理等治未病服務,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于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建設中醫養生保健基地。開展食療科技創新和法規試點,協調省級醫院支持華潤(江中)開展食療產品和保健食品臨床研究,探索建立中醫食療產品評價體系。建設中醫康復(熱敏灸)聯盟55家。
為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2019年5月江西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熱敏灸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以國家中醫藥科研平臺為核心,以省級熱敏灸科研平臺為支撐,建立多學科、跨部門共同參與的中醫藥協同創新體制機制。目前,建成了各類創新性科研平臺53個。
“十三五”期間,江西省推進中藥保護和發展,完成16個品種的中醫藥標準化項目的國家驗收工作,組建成立了江西省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依托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圍繞熱敏灸,樟樹幫、建昌幫中藥飲片炮制,“贛十味”“贛食十味”種子種苗,積極開展中醫藥地方標準研究和企業標準認定。新建設定制藥園10個,推進中藥優質化品種選育、中藥標準化種植和溯源體系建設。截至2019年全省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240萬畝,較2017年實現成倍增長。
在拓展中醫藥服務新業態工作中,江西省積極推進熱敏灸技術普及推廣,推進武寧、高安、泰和、玉山4個熱敏灸區域診療中心建設。成立了江西省熱敏灸技術專家組,為熱敏灸推廣提供技術指導。開展熱敏灸技術推廣應用培訓,推進治未病健康服務為主體的熱敏灸小鎮建設,布局建設9個熱敏灸小鎮。
截至目前,江西省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并在葡萄牙、突尼斯、瑞典、烏茲別克斯坦建設了“中醫中心”,與加拿大合作建立中藥產品開發國際合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