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甘肅省民勤縣甘草、板藍根等多種中藥材進入收獲季節,農民們抓緊晴好天氣收獲、挑選、晾曬、銷售……田間地頭、農家大院,到處是農民們收獲中藥材的繁忙景象。

初冬時節,民勤縣蕓豐蓯蓉農民專業合作社員工正在采挖“沙漠人參”肉蓯蓉。
伴隨著采收機馬達轟鳴聲,民勤縣大壩鎮甘草種植基地420畝甘草破土而出,一道道、一排排,甚是壯觀。“我們先把地上莖枝割掉,再用拖拉機帶一個犁鏵進行耕翻,犁的深度30厘米左右,每次犁一行,在場的工人用四齒耙將犁出的甘草根清出來,再犁第二行。”基地負責人焦多明介紹說,基地甘草全部為3年生,畝產在3噸左右,按照現在市場價格,每畝收益可以達到9000元。
在民勤縣雙茨科鎮的板藍根種植基地,連片種植的400畝板藍根生長茂盛,微風吹過,散發出陣陣藥香,兩臺收割機穿梭在田野里忙收獲。“今年風調雨順,而且我們采取了移苗定制技術,加上后期田間管理得當,板藍根長勢好、質量高,很受外地藥商青睞,主要銷往河北及河南等地。”正在地里指揮工人們撿拾板藍根的藥農韓希國臉上充滿喜悅 。
近年來,民勤縣結合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著眼短期脫貧和長遠發展,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把中藥材種植作為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實現產業振興的有力舉措,按照結構層次更加合理,定位和目標更加明確的原則,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加快建設生產基地,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健全完善市場體系,分層次、分梯度推進,經過多年的布局和精心培育,規模和效益實現雙提升、雙豐收。
同時,全面落實扶持政策,不斷強化科技支撐,大力推行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建設項目資金,從種到收,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持續推進區域化、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基地建設,提高中藥材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水平,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建檔立卡戶”等方式,以訂單收購、企業用工等途徑帶動農戶增收致富,促進中藥材產業鏈條各環節與農戶增收致富有機結合,實現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四方共贏”,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實現中藥材產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
這幾天,民勤縣蕓豐蓯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蓯蓉培育基地上,近4600畝人工種植的梭梭林在冬日暖陽微風中,輕輕搖曳。不遠處,工人們兩人一組嫻熟地挖土拋沙,采收蓯蓉,一派繁忙景象。“肉蓯蓉種植是‘天生’的生態友好型產業,符合國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是我們民勤生態治理和經濟發展的新型產業。”民勤縣蕓豐蓯蓉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德榮介紹說。
蕓豐蓯蓉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治沙與治窮結合,產業與扶貧結合”,吸納和組織102名當地群眾及貧困家庭人員入社發展中藥材產業,共享發展收益,在青土湖肉蓯蓉種植基地完成4600畝地的接種任務,其中肉蓯蓉種子培育620畝,每年采挖肉蓯蓉115噸,優質肉蓯蓉種子153公斤。
“中藥材產業已經成為民勤群眾增收致富的又一劑‘脫貧良方’,鄉親們依靠中藥材的種植,收獲著希望,收獲著幸福,收獲著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民勤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芳介紹說,民勤縣將進一步加快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引進新品種,推進新技術,切實提高中藥材品質和質量,加快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提高種子種苗繁育能力和質量,確保藥源基地穩定和產品質量安全,著力推進中藥材精深加工和轉化,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效益。
據統計,目前,民勤縣甘草、肉蓯蓉、茴香、板藍根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6.83萬畝,預計今年實現銷售收入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