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湖南省從中醫藥大省向中醫藥強省邁進的關鍵時期。五年以來,湖南省中醫藥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中醫藥服務體系逐漸完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傳承和創新有力推進,人才培養力度加大,產業發展不斷加快,文化建設和對外交流繼續深化。
在中醫醫療服務方面,湖南省每個市州均建設有1家達到三級甲等標準的市級中醫醫院,“十三五”期間建設236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全省6個專科入圍全國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項目。截至2019年末,全省中醫藥衛生人員總數達2.8萬人,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3千萬人次,可以提供中醫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99 %,社區衛生服務站占84%,鄉鎮衛生院占98%。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普遍建立“治未病”科室。全省超過96%的新冠肺炎患者接受了中醫藥治療。調查顯示,90%的民眾關注中醫藥,88%的民眾用過中醫藥,53%的民眾看病首選中醫藥。
為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十三五期間,湖南省共批準立項省級中醫藥科研計劃項目715項,資助研究經費1732萬元,在打造中醫藥科研創新平臺、開展中醫藥循證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進展。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湖南中醫藥大學深化院校教育改革,通過優化管理、優化課程設置、配備雙導師,促進多臨床等措施,推進中醫臨床拔尖人才的培養。2016-2019年間,建設國醫大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25個,培育團隊人才300余人。開展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工作,共培訓學員7000余人。
依托“中醫中藥中國行”,湖南舉辦中醫藥健康文化大型主題活動,組織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大賽、全國悅讀中醫活動,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等,參與活動群眾達12萬人。開展中醫健康湖南行志愿活動,接待義診群眾10萬余人。文化宣傳活動逐漸引導人民群眾養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生活習慣,增進社會對中醫藥的認知與認同。
為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湖南形成了“三醫聯動”醫改工作推進機制,提出到2022年,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基本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目前,109個中醫類項目價格上調15%,重點推進19個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地區的中醫醫院醫聯體建設工作。
“十三五”期間,湖南省實現了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在122個縣(區、市)的全覆蓋。培育了5個稀缺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積極開展大宗特色藥材“湘九味”培育工程并發布遴選品種。為拓展中醫藥服務新業態,湖南支持發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2017年在每個市州選取1個市級中醫醫院和1個縣級中醫醫院,設專項1400萬用于中醫藥康復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