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中醫公眾號
在江蘇省蘇州市,中醫藥參與了所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療。截至3月10日,收治的87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蘇州實現新冠肺炎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
敢于亮劍源于文化自信
疫情發生后,蘇州市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統籌負責醫療救治的分管副市長曹后靈作出指示:“蘇州中醫要敢于亮劍,吳門醫派要有所作為。”蘇州市中醫藥管理局迅速組織協調,暢通中醫第一時間參與渠道。
1月30日,蘇州市中醫藥管理局成立新冠肺炎中醫專家救治組。救治組以會診、巡診等形式參與醫療救治,并負責轄區內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的中醫藥技術指導。2月1日,蘇州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徐偉入駐定點收治醫院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擔任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醫尖刀組組長,以確保第一時間讓新冠肺炎患者用上中醫藥。2月3日,蘇州中醫專家在新冠肺炎蘇州中醫診療方案中指出了“濕熱內蘊”證型及其證治方藥,并按此方案對本地具有該證型特點的患者開展中醫藥治療。
“在戰‘疫’中敢于亮劍,敢于擔當作為,是蘇州中醫人對吳文化的自信。”蘇州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倪川明說,蘇州古稱吳,這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氣候溫濕利于微生物滋生,百姓曾一度飽受傳染病之苦。在與溫疫的千年斗爭中,蘇州醫家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戰疫“寶典”——溫病學說。作為中醫藥重要組成部分的溫病學說,是吳門醫派的精髓。
扶正糾偏是防治原則
治療新冠肺炎,目前尚未有特效藥,但對中醫來說,針對感染性疾病,是否發病不僅取決于病原微生物這粒“種子”,更取決于人體體質和內環境這片“土壤”,無論病毒如何變異,防治原則始終為扶正糾偏以祛邪治病。
“2號住院,6號確診,8號生寶寶,20號出院。”新冠肺炎確診孕產婦黃女士清晰地記得生病期間的每一個時間點。從最初入院的緊張焦慮,到現在帶著欣喜痊愈回家,黃女士沒想到,“古老”中醫會以這樣的方式刻入腦海。她不僅治愈出院,住院期間還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比較特殊的一個病例,中藥治療方案,既要治療新冠肺炎,也要兼顧產后調理。治療效果不錯,患者病灶吸收和病毒轉陰較快。”蘇州市新冠肺炎中醫專家救治組組長、蘇州市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中醫師孫鋼介紹道。
中西醫協同作戰
盡管中西醫醫學理論體系不同,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蘇州中西醫擰成一股繩。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黃建安領銜蘇州市醫療救治專家組和孫鋼帶領的中醫專家救治組協同作戰。
2月20日下午,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王老伯在鏡頭前伸長了舌頭,這是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的沈興華在該院ICU病區主持的一次會診。盡管患者核酸檢測已有一次陰性,但活動后仍胸悶、氣急,間斷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口干明顯、多飲也不能緩解,還伴口腔潰瘍。會診中,孫鋼認為患者舌偏紅少津苔少薄黃,屬于中醫溫病后期的陰津耗損、虛火上炎證,決定給予患者玉女煎、清燥救肺湯等組方治療。
“這名患者,我一直在跟蹤會診。”孫鋼介紹道。2月1日,患者入院后癥狀持續加重,肺部炎癥病灶增加,呼吸困難和缺氧明顯。經省級專家連夜會診,患者病情稍有穩定,但便秘6日。孫剛詳細問診和察看舌像后開出了宣白承氣湯、生脈飲加瀉肺逐痰、涼血活血的組合處方。患者經過治療后不但便秘緩解,而且氣急癥狀明顯減輕,吸氧濃度也從70%降低到50%。在逐步好轉恢復的過程中,患者還出現過定時午夜后盜汗、口渴加重以及肺部間質增生等表現,中醫專家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患者癥狀得以緩解。
據孫鋼介紹,中醫不僅能減少輕癥患者的轉重率,而且對重癥患者的救治也具有獨特的治療效果。中醫的清營涼血、散血通絡方法,不僅能減輕患者的呼吸窘迫綜合征,也能提前防治患者的肺間質纖維化,這種“絡病學理論和方法”,正是吳門醫派的首創和看家本領。
戰“疫”不僅在吳地,獲悉武漢需要醫療援助,擅長吳門醫派溫病溫疫治療的中醫師們紛紛請戰。目前,蘇州市馳援湖北醫療隊員中,來自中醫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共有8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