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來源:中新網
記者:陳靜
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病臨床救治專家組3月2日公布了《上海市2019冠狀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簡稱《專家共識》)。這份“上海方案”備受關注。
該《專家共識》將新冠肺炎患者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四類,并特別講述了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指出,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能提高協同療效。
上海市新冠病毒病臨床救治專家組遵循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在充分吸取國內外同行救治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和細化救治方案,從病原學及流行病學特征、臨床特征與診斷、救治方案3個方面形成了專家共識意見。由18位專家共同執筆的《專家共識》指出,上海專家組以提高臨床救治成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為目標,阻止病情進展,逐步降低了病重患者的比例。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患者及無癥狀感染者,均可傳播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在局限的封閉空間內,還有氣溶膠傳播的風險。《專家共識》明確,COVID-19患者的糞便、尿液和血液中可檢測到2019-nCoV;部分患者在呼吸道標本病原核酸檢測陰性后,其糞便病原核酸檢測仍可陽性。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及嬰幼兒也有發病,但病情較輕。
《專家共識》將新冠肺炎患者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四類。新冠肺炎患者的潛伏期為1到14天不等,多為3到7天,平均為6.4天。根據《專家共識》,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極度肥胖等基礎疾病者感染后易發展為重癥。嚴重者可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及多器官功能損傷。進展至重癥的時間約為8.5天。《專家共識》指出,多數患者預后良好,死亡病例多見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
在救治方案上,《專家共識》可試用硫酸羥氯喹或磷酸氯喹、阿比多爾口服,干擾素霧化吸入,首選干擾素κ,不建議同時使用3種或以上抗病毒藥物。所有抗病毒治療藥物的療效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來評估。
《專家共識》指出,對于重型和危重型病毒核酸陽性患者,可試用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起病14天內予以輸注可能療效更好;在病程后期如持續檢出病毒核酸,也可試用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
《專家共識》還提出了重癥與危重癥患者的臟器功能支持治療,包括,循環功能的保護與維持、腎臟功能的保護、腸道功能的保護、氧療和呼吸支持、ECMO實施等。在“細胞因子風暴”的防治方面,《專家共識》推薦使用大劑量維生素C和普通肝素抗凝。
在救治中的特殊問題及處理方面,《專家共識》提出合并細菌、真菌感染的精準診治:對所有重癥和危重癥患者進行臨床微生物監測。根據《專家共識》隨著重癥患者住院時間延長,耐藥感染也逐漸增加,此時須根據藥物敏感試驗調整抗菌藥物的使用。
《專家共識》中特別講述了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對于成人患者,通過中醫藥辨證施治可改善病情。對于普通型患者,給予中藥達原飲、甘露消毒丹等加減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進展,減少普通型轉重型的發生;對于納差、嘔惡、腹脹、乏力、焦慮失眠等,給予中藥治療,可明顯改善癥狀。對于重型患者,如果發熱不退,甚至高熱、腹脹、糞便干燥閉結,給予中藥,可使發熱減輕或熱退,截斷病情,減少重型轉為危重型的發生。
出院患者應該符合哪些標準?《專家共識》提出了6條標準,必須同時符合才可出院: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癥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檢查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采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后,糞便病原核酸檢測也陰性;總病程超過2周。
對于出院患者,《專家共識》指出,仍應密切隨訪,還建議2周內由專業人員上門測量體溫,詢問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