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來襲,廣州市在中西醫協作,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開展疫情防控及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取得顯著成效,展示出廣州中醫藥強市風范。
行動快速,防控精準
在武漢疫情發布當天(2019年12月31日),廣州市衛生健康委立即要求各中醫醫院“做好發熱門診監測、人員防護工作”,做到“既要醫護人員不得病,又要到中醫院看病的人不漏診”。
1月3組織全市中醫骨干醫務人員參加培訓,做好應急準備。各級中醫醫院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立專家隊伍、進行大規模培訓、儲備防護物資、制定疫情相關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
1月26日起實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人、確診病人每日零報告制度。
2月3日起開展疫情期間各中醫醫院預檢分診、發熱門診設置管理的自查、排查和督查工作,全市17家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含中西醫結合醫院)均設立了發熱門診,其他中醫醫療機構設置了預檢分診區,符合新冠肺炎期間預檢分診管理要求。
2月7日起全市中醫醫院對發熱門診就診的所有患者均采集咽拭子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
體系健全,支持有力度
1月25日起廣州市衛生健康委陸續派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張志敏主任等專家參加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會診。
2月1日,廣州市衛生健康委成立77名溫病學、中醫肺病科、中醫重癥科等領域專家組成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防控專家組,專家組制訂中醫藥防控和救治方案,參與病例會診及重癥病例救治,并對全市中醫藥救治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分別于2月9日、13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西醫協同治療新冠肺炎的通知》,進一步支持和規范中醫藥參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治。
各區衛生健康局和中醫醫院及時成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領導小組和中醫專家小組,嚴格按照廣州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
“肺炎1號方”橫空出世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啟動新冠肺炎技術攻關,研制“肺炎1號方”(透解祛瘟顆粒),在短時間內獲得省藥監局批準使用。該方,能夠疏風透表、清熱解毒、益氣養陰,具有調理臟腑,祛除外邪的作用。

“我院團隊在積累防治SARS經驗基礎上,針對新冠肺炎患者濕熱毒虛的病機特點,綜合了溫病學的清瘟敗毒飲、達原飲、清暑益氣湯組成‘肺炎1號方’,該方能夠明顯改善輕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的癥狀,減少重癥肺炎發生,研究結果顯示‘肺炎1號方’的總體治療效果良好,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率達到94.21%。”譚行華主任說。

截至2月18日,省內11家定點醫院確診病人使用“肺炎1號方”六千多份,捐贈武漢的醫院二萬多份。
中西醫協同,優勢明顯
疫情發生后,以廣州醫科大學校長、中西醫結合臨床學科帶頭人、首屆中醫溫病學博士王新華教授為組長的廣州市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控專家組,分9個小組深入定點醫院各隔離病區,參與查房、會診和病例討論工作;除中醫治療會診組以外,神志病治療小組為隔離病區收治的病人和醫護人員進行中醫心理與情志調護,緩解精神壓力;特設中醫兒科組為確診患兒進行會診。

我市9家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均為西醫類別的醫療機構,但都打破原來西醫與中醫相對獨立的局面,聯手中醫藥專家團隊,建立中西醫會診制度,齊心協力救治新冠患者,包括重癥患者。
“雖然市八醫院是西醫醫院,我們不但不排斥中醫,還鼓勵大家積極邀請中醫師參與新冠肺炎的診治;另外,我們專門設置了中醫病區收治輕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全程由中醫師運用中西醫方法和中藥對病人進行診治,做到中西醫協同發力,目的就是治好病人,盡快戰勝疫情。”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主任醫師雷春亮說。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等定點醫院同樣邀請中醫專家對新冠肺炎病人進行會診,開展中西醫協同治療。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救治重癥和危重癥新冠肺炎病人時,邀請中醫專家參與會診,現在一半以上重癥和危重癥病人運用了中醫藥參與治療。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在治療廣州首位新冠肺炎患兒時,除了給予防護、西醫和心理疏導等治療外,也邀請了中醫科參與診治,為患兒制定了中醫診療方案,開具中藥處方,患兒服用中藥后,癥狀改善明顯,加快了疾病的治愈。

廣州市中醫醫院派出中醫重癥、中醫肺病、中醫兒科等17位專家輪流到定點院隔離病區開展新冠肺炎病人的中醫查房,并承擔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中藥的煎煮和配送。


2月7日,廣州市中醫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中醫師趙云燕、肺病科副主任中醫師李小梅、劉紅宇作為第一批中醫防控專家前往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對新冠肺炎病人進行查房,為三個病區19名患者開具了中藥處方。專家們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無論中醫西醫,都不應有矛盾,應各取所長,優勢互補,方能戰勝疫情;無論中醫西醫,作為醫務工作者,在人民群眾面對疾病威脅時,都要責無旁貸,逆向而行。”
我市治療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中醫診治參與率達九成以上。截至2月21日,使用中醫藥治療的確診病人中已有132人治愈出院。
老廣愛喝湯,市民愛預防
廣州中醫藥防控專家組還向社會公布適合廣州氣候特點和易感人群體質、藥食同源藥材為主的預防中藥方:五指毛桃20g,薏苡仁20g,茯苓15g,火炭母15g,蒼術6g,藿香6g,甘草6g。全市2600多家零售藥店紛紛為需要的市民代煎配送。



全市各級中醫醫院也為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送預防湯藥7萬余包和中藥香囊1萬余個。


2月初,市衛健委還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在公眾號推出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劉煥蘭教授撰寫的,助力瘟疫預防、提高人體抗病能力的食療指引以及20多個食療方。

網友紛紛表示實用性很強:


劉教授提醒“葷素搭配,偏素為主,少鹽、少油、少糖,多吃蔬菜水果,什么都吃,但不多吃。”
市民和經常感冒、老年體弱者有基礎疾病等不同的人群可根據情況選擇使用。確診和疑似病人在定點醫院治療期間,也可以選擇藥膳,增加營養,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