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中醫藥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會后,貴州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重要進展
(一)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分別批示
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同志10月27日批示:我省要認真學習貫徹,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措施。
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同志10月29日批示:請世杰同志牽頭制定我省貫徹落實意見。
副省長王世杰同志11月4日批示:落實好領導批示精神,請中醫藥管理局牽頭,加快制定相關文件和會議籌備步伐。
(二)省委主要領導親自關注中醫藥工作
在12月23日全省經濟工作會后,省委書記孫志剛召集各市、州黨委書記述職,對各市州全面工作進行點評時,對中醫藥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做出點評,要求各市州加大中醫藥發展力度。
(三)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和優勢病種支付方式改革試點
省醫療保障局、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在遵義市開展貴州省中醫藥適宜技術和優勢病種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工作,加快推進我省中醫醫療服務支付方式改革。
(四)積極籌備全省中醫藥大會
已制定大會請示、方案、籌備方案并報省衛健委及省政府辦公廳,擬于2020年2月,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召開全省中醫藥大會,會上下發《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暫定名)》。
二、重點任務落實
(一)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
目前,全省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141個,比2018年增加88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5431張,比2018年增加1100張;全省中醫藥服務能力占比18%。公立中醫醫院能力不斷提升,全省共有9家三級公立中醫類醫院;全省88個縣中,有57個縣已建成中醫醫院,31個無公立中醫類院的縣(其中有已投資在建17個、規劃建設14個)。已建設中醫館1333個,建設完成率89.95%,到2020年實現全覆蓋。全省備案制中醫診所共計194家,其中2019年新增93家。
(二)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培養
中醫類名醫名師輩出,目前全省有國醫大師1名、全國名中醫4名、國家級中醫教學名師2名、貴州省名中醫90名、優秀中醫人才15名、全國中醫護理骨干人才54名、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25名。2019年開設培訓班13個,共計培養中醫臨床醫療、信息化、產業發展、外事交流等各類骨干人才3374人次;積極推進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工作,共有近3000名考生進入省級資格審核程序。
(三)嚴格中藥質量監管
完成清鎮等49個縣(市、區)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3663萬元經費的招標工作。落實大健康產業行動。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和技術培訓,建立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試點,推動中藥材產業園轉型升級。在貧困縣積極推進“定制藥園”建設,目前貴州省兩家省級中醫醫院已通過相關企業在貧困地區設立了太子參、鉤藤、黃精、天麻等中藥材“定制藥園”3.8萬畝。聯合多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定制藥園”推進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充分發揮貴州省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優勢,保障中藥材質量。
(四)推進中醫藥科研及技術創新
支持貴州中醫藥大學申報2019年度科技部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大專項,立項經費1700萬元。省本級中醫藥、民族藥科研課題立項107項,資助金額共計55萬元。建成國醫大師工作室1個、全國名中醫工作室4個、全國流派傳承工作室1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22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52個。全省共有國家級重點專科20個,省級重點專科(專病)254個,省級中醫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共計14個。
(五)加強中醫藥系統隊伍建設
扎實推動中醫藥法實施,組建省級專家組并報請省人大全力推進《貴州省發展中醫藥條例》修訂,逐步理順中醫藥管理體系,成立由分管省長任召集人的聯席會議制度,本輪機構改革將省中醫藥管理局升格為副廳級,內設處從3個增加到5個,人員編制數從8個增加到25個;全省9個市州設置均獨立設置中醫科(處),34 個縣(市、區、特區)設置中醫股,其余均安排專人負責;出臺《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管理辦法等六項規定》等18個規則和制度,規范工作和行為。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亟待完善
全省9個市州衛健行政部門均獨立設置中醫科(處);全省88個縣級衛健行政部門只有34家設立了中醫藥股或安排專人負責中醫藥管理工作,縣級多數均由其他科室兼管,職責不清,人員不齊,影響基層中醫藥工作推進。
(二)中醫藥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中醫藥人才匱乏
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門對在縣里建好一所中醫類醫院、傳承發展好中醫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沒有真正落實“中西醫并重”的方針。目前,全省還有3個市州及貴安新區、31個縣沒有公立中醫醫院,149個鄉鎮社區(鄉鎮108個、社區41個)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沒有中醫館。全省中醫藥人員總量不足,中醫藥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分布不均衡,多數地區基層中醫藥人員嚴重不足,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中醫藥人員十分匱乏
(三)中藥材質量管理和認證亟待加強
中藥材種養殖標準化、規范化、教育、集約化建設不夠,溯源體系不健全,中藥材深度開發利用不夠,中成藥新藥研發和二次開發需要加強。推動“互聯網+中醫藥”推進不夠,在中藥材網上交易、物流信息共享、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方面亟需加強。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切實肩負起新時代中醫藥發展的新使命
一是繼續在全省范圍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重要指示,深刻領會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深刻把握國家對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二是深入研究《意見》,深入調查摸清全省中醫藥發展情況,組織起草貫徹落實配套政策,制定全省中醫藥改革發展的具體目標任務和具體舉措。三是爭取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召開全省中醫藥大會,掀起推動全省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熱潮。
(二)整合形成推動中醫藥加快發展的新動能
一是完善中醫藥工作跨部門協調機制,強化省中醫藥工作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統籌職能。二是建立健全全省中醫藥管理系統,依據中醫藥法,推進市、縣兩級中醫藥管理部門的科室設置,加配人員編制,尤其配齊縣級中醫藥管理隊伍,并納入績效考核。三是完善投入保障機制,爭取加大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的投入,改善中醫醫院辦院條件,保障公立中醫醫院責任落實。引導多渠道資金設立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中醫藥發展,建議省級財政投入一定資金,設立“貴州省中醫藥發展基金”。四是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合理調整中醫藥價格,體現中醫藥臨床價值和特色優勢。推進中醫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規范引導各級中醫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
(三)扎實推進中醫藥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是著力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建成一批優質醫院,做廣做實基層中醫館,建設一批優質中心。二是著力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探討推進改革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可行性辦法,改革院校教育和培養模式,強化中醫思維教育,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三是著力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強化中醫藥治未病工程,促進中醫藥與現代康復技術融合,發揮中醫藥治療優勢病種特色。四是著力提高中醫藥科研水平。加強與省科技廳相關部門溝通聯系,協商建立突出貴州省中醫藥特點和發展需求的中醫藥科研規劃和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