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中醫藥的重要論述,為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近年來,深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廣東省中醫藥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習總書記關于發展中醫藥的重要論述,以及對廣東“四個走在前列”、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指示要求,堅持中西醫并重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深入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動中醫藥醫療、預防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發展,努力建設一流中醫藥傳承創新城市,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
以法治為引領,以政策為導向
積極推進經濟特區中醫藥立法工作,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中醫藥條例》。完善中醫醫療機構設置規范,制定了《深圳市中醫館、中醫坐堂醫診所基本標準》及《深圳市純中醫治療醫院設置標準(試行)》。加強中醫藥標準化建設,發布了《深圳經濟特區中醫藥系列標準與規范》, 建立中藥溯源體系和編碼系統,實現“一品一碼”。深圳牽頭編制的13項中醫藥標準中,《中藥編碼規則》等6項通過ISO標準審核成為國際標準,《中藥方劑編碼規則及編碼》等3項成為國家標準。
建立中醫類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體現中醫技術勞務價值。2017年以來,開展公立醫院藥品GPO集中采購改革,全面取消耗材加成,通過集中采購藥品降低藥價和取消耗材加成騰出的費用空間,分步完成了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工作,其中對234項中醫類服務項目價格進行調增,平均升幅28%。提高了中醫類技術勞務價值,促進中醫診療技術的臨床應用。2019年將啟動新一輪中醫藥服務價格調整工作。
健全中醫財政補助政策,完善中醫藥服務補償機制。財政對公立醫院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采取“以事定費,購買服務”方式,按照工作數量、質量及滿意度等因素核定補助,對中醫醫院的基本醫療服務補助設定了專科系數,單位工作量補助標準為綜合醫院的1.2倍。深圳市財政每年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市級中醫臨床重點專科、特色專科專病建設,支持市、區中醫院設立中醫藥院校臨床醫學院或教學醫院,對中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帶來的政策虧損進行補償。
完善扶持社會辦醫政策,鼓勵中醫藥多元化發展。全面取消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選址、距離、數量、醫保的限制,并出臺了一系列財政補助社會辦醫院政策。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提供的門診和住院基本醫療服務,可享受財政基本醫療服務補貼;對取得二級甲等以上資質且提供不低于50%基本醫療服務的社會辦中醫醫院,分別一次性給予較高額度獎勵。同時在人才研修、高層次人才引進、市級重點學科建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方面享受與公立醫院同等財政補助政策。
以基層為重點,以人才為支撐
積極完善以市級中醫院為龍頭,區級中醫院為骨干,綜合醫院為樞紐,社康機構為網底,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多元化中醫藥服務體系。
一是發揮市中醫院龍頭示范作用,引領全市中醫藥事業發展。
政府投資新建市中醫院光明院區,加快推進“一院四區”建設,將市中醫院打造成為國際化、綜合性中醫名院和區域性中醫醫療中心。市中醫院有國家中醫重點專科3個(肝病科、腎病科、針灸科),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3個(脾胃專科、內分泌專科、神志專科);省中醫名科4個;省中醫重點專科12個;省高水平重點專科5個。作為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三年來培養中醫專業規培學員近500人。
二是推進區級中醫院建設,完善基層醫療集團中醫藥服務體系。
全市建成運營區級中醫院6家,其中三甲中醫院4家,正在籌建南山、龍華區中醫院。引進了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高水平院校合作共建區級中醫院。寶安區、龍崗區組建了中醫醫療集團。龍崗區承擔國家中醫藥改革課題,創建國家中醫藥服務典型示范,圍繞“共享中醫治未病大健康服務、共享簡便驗廉的優質中醫藥服務、共享慢性疑難疾病中醫特色服務,使居民對中醫藥服務有更多獲得感、醫務人員從事中醫藥工作有更多獲得感,讓人民群眾滿意”的“3共享+2獲得+1滿意”目標,推動中醫藥綜合改革發展。
三是發揮公立非中醫類醫院優勢,推進中醫藥融合發展。
在全國率先成立市級中西醫結合學會綜合醫院中醫專委會。2018年將二甲以上公立非中醫類醫院(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專科醫院)中醫藥達標建設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對51家非中醫類醫院開展落實中醫藥政策情況督查評估,推進中醫藥工作達標建設,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100%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四是加強社康機構中醫藥服務規范化建設,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加強社康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在全市遴選出20個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優選單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全市設立11個市區基層中醫藥服務和“治未病”工作指導中心,24個中醫治未病和適宜技術培訓基地和4個中醫專科護理培訓基地,為基層中醫藥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總量達41.9%以上,65歲以上老年人與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49.67%、72.29%,中醫藥服務能力及可及性明顯提高。力爭到2019年底,全市實現一類社康機構設置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二類社康機構設置中醫科,社康站提供中醫藥服務“三個100%”。
2014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啟動“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重點引進和培育“名醫、名院、名診所”。引進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名院名校來深辦醫辦校,正在推進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建設。引進了包括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國醫大師中醫體質學研究團隊、中國中醫科學院劉保延首席研究員中醫針灸臨床評價方法創新團隊、天津中醫藥研究院張大寧國醫大師中醫藥防護腎臟團隊、廣州中醫藥大學許能貴教授針灸康復團隊等25個國內頂尖高層次中醫團隊。建設國家和省市級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和特色專科專病80個。建成7個名中醫診療中心。建成9家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深圳市及7個區成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以標準為指引,以創新為驅動
深圳市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發展中醫藥的指示批示精神,肩負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責任擔當,協調各方大力推進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建設和探索,率先全國出臺《深圳市純中醫治療醫院設置標準(試行)》,創建全國首家公立三級純中醫治療醫院——深圳寶安區純中醫治療醫院,為深圳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作出新的探索。醫院占地2.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規劃床位數205張,已于2019年3月18日開業,將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中醫辨證思維和中醫臨床路徑,采用中醫藥診療方法,結合現代科學檢查檢驗技術開展診療活動,除院內緊急救治和麻醉外,純中醫治療率達95%以上。該院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弘揚中醫文化,打造成凝聚全國中醫界名家大師的載體、傳承發展振興中醫藥的平臺、加強海內外中醫藥交流合作推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基地。寶安區委區政府還成立了寶安區中醫藥發展基金會,已獲社會各界捐資1.8億元,給純中醫治療醫院的運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推動深圳市中醫院入選國家百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建設項目、國家區域性中醫(肝病)診療中心;寶安中醫院(集團)與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聯合建設諾獎得主實驗室;龍崗中醫院成立中醫治未病體質研究院,聯合華大基因開展九種體質的研究。市區中醫院基本建成智能中醫藥服務系統,開展了智慧醫院、智慧藥房等項目,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規范中醫藥服務。推動康美藥業在寶安中心區建設了中藥材電子與現貨交易平臺以及智慧藥房運營中心。推動平安集團在深創建國家中醫藥標準研究院及檢測中心。本土企業和順堂打造“名醫、名藥、名廠”連鎖經營模式,與澳門科技大學簽約共建“深澳中醫藥創新研究院”,促進深澳兩地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創新永遠在路上。深圳將以習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要求為指引,發揮好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試驗田、排頭兵和示范區作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勇立潮頭,加快推動一流中醫藥傳承創新城市建設,努力創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為打造健康中國“深圳樣板”做出積極的貢獻。(吳以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