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圍繞建設中醫藥強市的目標,鎮鎮建成中醫館、村村擁有中醫閣,“互聯網+醫療健康”將優質資源送到百姓家門口,短短兩年,中醫健康服務成為新時尚,中醫藥診療占比上升到38.6%。
創新推動中醫服務智慧化
一是“五大信息中心”助力中醫。遠程會診、檢驗、影像、心電和集中消毒供應“五大信息中心”實現區域全覆蓋,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級中醫院的優質服務。例如遠程會診中心上接省內外三甲中醫院、下連所有村衛生室,十分鐘內啟動會診;檢驗中心實現群眾在村采血,物流公司運送標本,報告在村打印等;心電中心實現群眾在村檢查心電圖,診斷報告實時到村;影像中心實現全市設備連成一張網,集中讀片、實時會診、及時反饋。二是“互聯網醫院”拓展中醫。借助東臺市互聯網醫院,深度整合中醫資源,即互聯網醫院指揮中心實時監控、實時調度,中醫云診室和家醫簽約“兩個平臺”高質運轉、高效服務,打造送中醫上門、送藥膳上門、送中醫護理上門、送健康促進上門的“四送”服務,群眾手機上“點一點”,中醫藥服務就能送到家門口、送到床頭邊。
率先實現中醫體系全覆蓋
一是龍頭醫院引領發展,投資6億元新建市中醫院東院,門診樓投入運行,住院樓年內主體竣工,融醫、防、養、游于一體。二是區域中心輻射帶動,6個區域中心打造區域診療中心、急救中心、培訓中心和健康促進中心“四大功能”,中醫藥服務能力全部達到二級中醫院標準。三是鎮衛生院上引下聯,17個鎮衛生院按照設計、裝備、流程“三統一”的要求,建成高標準、有特色的中醫館。四是村衛生室有效兜底。328個村衛生室全部建成不少于20平方米的中醫閣,重點村衛生室配備中醫視診儀等先進設備。
強力推動服務能力大提升
一是突出專科領跑。實施中醫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名院分中心、名醫工作室、名人培養計劃“新三名”建設,市中醫院建成江蘇省中醫院分中心,建成7個名醫工作室,創成11個省、市級中醫重點專科。二是突出人才支撐。利用“1+6”實訓基地,按照鎮“15+X”、村“8+X”的要求,統一課程、項目、考核,對120名鎮中醫醫生、920名村醫進行兩輪培訓; 選送50名中醫骨干進修學習,擁有8名省、市級名老中醫,6名全國中醫優秀人才研修項目培訓對象,5名市級中醫青年人才和重點人才。三是突出特色彰顯。建成中醫治未病、中醫康復、中醫腫瘤、中醫美容“四大中心”;組織開展中醫藥服務村村行,做到村村全覆蓋。
不斷實現保障機制有突破
一是報銷政策有突破,中藥飲片不執行零差價銷售,中醫藥服務全部納入醫保報銷,非藥物治療報銷比例上浮15%;二是扶持政策有傾斜,對確認為各級中醫重點專科和中醫名醫工作室的,全部予以專項獎勵;三是投入政策有保障,市中醫院、鎮中醫館、村中醫閣建設資金由市財政進行保障,做到優先投入、優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