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做法
按照中醫藥治療優勢特色明顯、診療規范、路徑清晰、療效確切、風險可控的原則,青島市先后選擇了面癱、帶狀皰疹、丹毒、肛癰、外痔、痛經、便秘病、咳嗽病、面痛病、鼻鼽、膽脹、盆腔炎、腰痛病、灼口綜合征、口蕈、重度牙周炎等16個中醫門診優勢病種(涵蓋了中醫內、外、婦、骨傷、肛腸科等多個專業),試行以門診中醫優勢病種為單位醫保打包付費,不按服務項目收費,明確醫保統籌金支付和個人負擔金額。由此發生的統籌金支付費用另行列支,不列入醫院年度醫保統籌總額。青島市選擇了代表中醫醫院的青島市中醫醫院和代表綜合(專科)醫院的青島市口腔醫院先行試點。例如面癱,原來醫院門診治療不予報銷,病人住院治療平均費用約8000元,實行該政策后無論在治療過程中實際發生多少費用,治療總費用固定為4550元,其中個人負擔職工為1137元、居民為1592元,統籌支付職工為3413元、居民為2958元。
政策突破
一是打破了醫保原有非基層醫療機構必須住院治療方能報銷、普通門診治療不予報銷的既有政策。二是打破了醫保原有對醫療機構實行總額控制和個人住院均次費用控制的“雙控”管理模式,實現中醫藥、醫保的融合雙贏發展。三是打破了醫改中三級醫院門診中接診急、危、重、難患者的限制,引導三級醫院開展門診中醫優勢病種診療,順應了中醫藥門診治療強、部分病種可替代西醫住院治療的傳統優勢特色。
主要成效
醫務人員受鼓舞。一是使醫務人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中醫藥專業的特長為病人服務,提高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為落實“兩個允許”提供了政策支持,提供服務的醫務人員可以受到獎勵。
人民群眾得實惠。納入門診中醫藥治療單病種付費的16個病種已達8873例,為病人節約費用1152萬元,其中,患者承擔約1/3,統籌金支付約2/3,超出結算標準的費用由醫院承擔。
醫療機構得發展。改革為兩個試點醫院多爭取醫保資金1694萬元,節約醫保基金1665萬元,放大了青島市醫改分級診療中三級醫院可以進行中醫優勢病種門診診療的優惠扶持政策,彰顯了醫療機構中醫藥優勢特色,兩個試點醫院門診人次、住院人次和醫療收入均穩步增長,均次費用增長率降低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