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滌(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
當了這么多年兒科醫生,每天跟小患者打交道,說實話很累。但看到小朋友們吃完一副藥就可以恢復健康活蹦亂跳,那種成就感是溫暖的、幸福的。沒想到,有一天我很榮幸地成為全國人大代表,不僅可以運用中醫藥看病救人,還可以代表這個群體為中醫藥行業發聲、為病人及家屬發聲。我想,中醫兒科醫生的身份,是責任;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是更大的責任。
很多人說我的號“一號難求”,其主要原因還是中醫兒科醫生真的太少了。我認為中醫藥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遵循中醫藥的本身的發展規律,不能照搬西醫臨床人才的培養模式,尤其是中醫兒科臨床醫生的培養,扎實的中醫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都必不可少。
所以去年我向大會建議,在專業院校設置中醫兒科專業,這一建議得到了廣泛重視和支持,省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兒科專業也將于近期正式設立。看著自己的建議能夠推動一些現實問題的改善和解決,肩負的責任愈發清晰。
當了兒科醫生,我每天滿眼關注的可能都是面對面的200名左右小患者,當了全國代表,我將關注的視野拓展到整個行業甚至社會的熱點難點,我想只有這樣才能不負這每年的春之約。每日坐診、問診咨詢、參加義診、授課講座,日常工作雖然有些繁重,但我還是用盡可能多的時間進行調研,把所見所思整理成建議,帶到北京。
像用心為患者開出藥方一樣,我在“兩會”用心履職用心建議,盡心盡職書寫好代表故事。(記者 李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