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林儀)
近年來,港人北上學中醫之風日盛,中醫藥成為了一劑“催化劑”,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加速“向前”。
“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發展中醫藥這兩個國家戰略有機結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將成為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差異發展、尋求重點突破的戰略選擇。”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對此樂見其成。
2018年8月,由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牽頭,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港澳高校參與共建的“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項目啟動。該項目依托粵港澳各方資源優勢,針對重大疑難病癥臨床療效瓶頸問題開展一系列合作研究,并探索了粵港澳可持續發展的合作運行管理機制,具有承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部署中醫藥創新發展的潛力和優勢。
乘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的東風,盧傳堅建議,將“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使之成為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中心。并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的高效運行營造政策環境,解決跨區、跨境的體制機制差異帶來的困境。建立行業科技專項,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廣東在8個方面走在全國中醫藥前列,香港、澳門百年自由貿易港發展歷史背后蘊含著與國際市場無縫對接的實力與經驗,作為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將對中醫藥創新走向國際起著助推作用。”盧傳堅建議應充分立足三方優勢與實際需求,充分激發各自動力與活力,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一方面為開展聯合攻關提供條件,另一方面則要推進中醫藥產業化和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