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西醫尚無特別療效的視網膜色素變性,中醫藥治療效果明顯,兩周左右可恢復視力,常令外國友人折服。”在加拿大從事中醫藥研究的于衛東,將這一功勞歸功于恩師王琦,并希望老師培養更多人才,為中醫藥的發展和復興作貢獻。
3月29日,國醫大師王琦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學生弟子匯聚一堂,總結王琦從醫50周年的學術成就,交流王琦傳承工作室的建設經驗,展示其學術繼承人與研究生學術傳承成果。
今年是王琦從醫50周年、從教35周年。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表示,要學習他傳承和發揚傳統中醫的大醫精神,學習他敢于用現代科學發展古老中醫學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敬業愛崗、教書育人”的執著精神,促進中醫藥的學術傳播,推動中醫藥的發展。
王琦傳承工作室站負責人倪誠在會上介紹,工作室站目前已制定《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技術規范》,形成男科疾病、過敏性疾病、內科疑難雜病等方面的診療方案,發展“中醫原創思維、中醫體質學、中醫健康醫學、中醫腹診學、中醫男科學、中醫臟象學”六大學術理論,編著《王琦學術傳承及譜系》,建設王琦名醫傳承網站,培養學術繼承人、碩博士研究生及研修生122名;承擔國家級課題11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18項。
設立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王琦學術傳承獎勵基金同時啟動,旨在表彰在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傳承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王琦學術傳承報告會,與會者就體質、男科、藏象、經典、原創思維、疑難病治療、人文等方面的學術傳承進行了演說和交流。
此次會議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與中華中醫藥學會共同主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國醫大師顏正華,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吳建偉,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曹正逵、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等出席。(樊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