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西安電子城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館內,一位在此看病5年的晚期肺癌患者說,這里看病費用低廉,醫保可以報銷,不用經常去大醫院。
投入低但效用大,中醫館在西安基層醫療服務中“挑起了大梁”,為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供了新范式。近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劃財務司、醫政司等相關領導前往西安市調研了205所、電子城街道、等駕坡社區、崇皇鎮衛生院等數家基層中醫館建設情況,為“十三五”期間相關政策制定、財政扶持做好準備。
中醫館漸成基層醫療服務中堅力量
在西安,中醫館除了“價廉效優”的特點外,在老年病、慢性病、多發病、康復醫療中,也顯現出巨大優勢。
等駕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的熏蒸技術,在治療風寒濕痹、脾胃虛寒方面療效顯著。電子城街道的中醫館,診治痤瘡、粉刺經驗豐富。而205所中醫館,在點穴按摩、針灸治療腰椎疼痛上優勢顯著。
電子城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朱洪彬的另一個身份,則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兒科大夫,他說,該服務中心中醫平均治愈成功率75%,西醫平均治愈成功率82%,中西醫結合平均有效率高達98%,“中醫與西醫的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中醫館建設是醫療衛生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注意到,相較于西醫動輒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設備采購費,中醫館投入顯得太過“低廉”。205所、電子城、等駕坡、崇皇鎮衛生院的中醫館建設投入,分別只有10萬元、52萬元、49.1萬元、35.5萬元。
投入雖低廉但中醫館發揮的作用和價值卻很大,如今不少地方中醫館內“人滿為患”。
記者了解到,2014年205所、電子城、等駕坡的衛生服務站患者中,分別有30%、42%、40%的患者在中醫館就診治療。
在電子城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內坐滿了人,西醫科室略顯稀疏的身影。2014年,電子城中醫館年門診量比上年增長32%,等駕坡衛生服務站2012年只有27%的患者在中醫館看病,2014年則達到了40%。
西安市中醫館迅速發展,與當地政府對中醫館建設工作的重視不無關系。2010年,西安市曾下發《三室一科一房設置標準》,對中醫館面積、裝潢顏色乃至窗花設計等都有明確要求規范。此外,西安市保留了中藥飲片20%~25%加成政策,保障了中醫院在零差率銷售時“不吃虧”,有利于鼓勵引導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充分利用中藥飲片和非藥物療法以滿足患者需求,增加收入。
中醫館建設尚需政策財政支持
等駕坡中醫館一層大廳內,形形色色的中醫康復理療儀擺放其中。該館負責人陳輝表示,對于部分未納入合療、醫保報銷范圍的康復治療項目,全部免費治療。
另一家中醫館的負責人表示:“我們面臨部分康復治療項目未納入合療、醫保報銷范圍的難題,磁療、蠟療、水療等適宜技術的開展受到了很大制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醫的發展。”
陳輝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為差額事業單位,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缺乏激勵機制。目前中醫館的日常正常運行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也沒有財力保證,也難以創新。截至目前,該館只獲得了區級支援的17.7萬元的設備補助,以及30萬元的房屋建設補助。
此外,人才問題一直是各家中醫館都面臨的突出問題。
205所中醫館館長趙小鵬說:“習總書記調研時對我們說,社會上很多社區醫院留不住人才,像你們這樣有二〇五所的支持,為社區患者服務,很好。我們的醫務人員工齡大多在20年以上,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收入由單位開支,生活上有保障,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既是鄰居又是同事的關系,建立了較好的感情,也促進了基層人才的穩定。”
但難題即將襲來,由于涉及205所“轉企改制”的大背景,205所中醫館將有可能“自負盈虧”,單位給予一部分的補貼,剩下的開支需要中醫館自己解決。由于205所中醫館屬于企業辦衛生服務機構,幾乎沒有衛生計生委、發改委、財政廳等相關扶持補貼。
朱洪彬說,留不住人才,主要是薪酬待遇偏低。等駕坡、崇皇鎮衛生院、電子城等中醫館,人員平均薪酬每月3000~5000元。
記者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獲悉,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以來,2012~201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通過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累計投入6.91億元,共支持補助全國3456家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建設中醫藥館或國醫堂。
但與全國36270家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總量相比,財政投入覆蓋率僅為9.53%;每家單位20萬元的補助標準與中醫館運行投入成本相比,單體投入略顯不足,投入扶持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目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劃財務司、醫政司等部門,正在抓緊制定相關基層中醫發展扶持方案。(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