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周六,住在陜西西安市紅專南路社區及周邊社區的居民早早地等候在這里,西安交大一附院鄧景元康復志愿者團隊準時來為他們進行義診服務。今天是志愿者團隊在社區開展義診5周年的日子。像往常一樣,號脈、開方、針灸、推拿……隊員們剛到就開始忙活起來。
“我曾患有偏癱,生活不能自理,志愿者團隊每周給我進行一次針灸治療,現在已經完全好了!”社區居民孫茂林老爺子是志愿者團隊受益者之一,現在他也要回報,祖孫三代都加入了志愿者團隊,每周六整理居民健康檔案、義務幫廚,獻出愛心。
5月24日,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西安調研時得知有一支康復志愿者團隊在社區義診5年的事跡后,給予高度贊揚和肯定,并囑托各級政府要將“鄧景元康復志愿者團隊”的精神廣為傳播。
志愿者團隊的領頭人是多年獲“省、市優秀志愿者”的西安交大一附院康復醫學中心腦病科、針灸科主任鄧景元。1993年從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畢業至今,他一直從著事中醫康復工作。20多年來,他運用中醫針灸結合現代康復醫學理論所形成的治療技術聞名西安康復圈,全國各地許多中風后遺癥、腦損傷患者,骨折、軟組織損傷等術后患者都慕名求醫。
2011年5月,西安交大一附院團委與紅專南路社區合作建立“志愿者服務基地”,該社區人口基數龐大,老年人和殘障人士較多,對健康保障服務工作需求極大。鄧景元康復志愿者團隊每周六都會來到紅專南路社區,義務為各種神經損傷疾病、老年慢性病及頸肩腰腿疼痛患者進行診治和康復訓練,風雨無阻。
5年來,志愿者團隊為1萬多人次進行了健康醫療咨詢,中藥治療8千多人次,針灸、推拿及康復訓練治療2.2萬余人次,贈送康復器材6萬余元,社區殘疾人以及罹患各種疾病的居民健康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團隊堅持領跑社區康復實踐,樹立起了享譽全省的志愿服務品牌,并成為了全國社區康復工作的范本。
志愿者團隊還感召了一大批人,醫務人員由最初的4人發展至目前的130多人,不僅康復醫學科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加入了義診隊伍,還有其他學科的醫務人員、省內從事康復醫療工作的同行以及社會愛心人士也都陸續加入進來。如今,每一次義診都會吸引200多名周邊社區居民慕名而來。10余名社區居民自發組成志愿者,利用簡易廚房為因忙碌而無暇吃飯的醫務人員送來可口的飯菜。
在社區志愿者的幫助下,團隊還在該社區建立起了完善的殘疾人及健康人慢病管理檔案,并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宣傳講座,使很多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癌癥等疾病的居民受益,深受群眾的贊譽和擁護。
鄧景元還鼓勵和支持曹露露、毛菲、范春陽等一批青年治療師多次參加國內外各類康復醫學會議及培訓班,及時了解最新的康復醫學動向,并將所學及時運用到社區的康復治療當中。如今,這些年輕人都已經習慣把放假狀態切換成單休模式,周六按時去紅專南路社區“報到”。
青年治療師們在社區義診的錘煉中,道德品質、醫德修養及康復治療技術在日積月累中穩步提升,不少人在成長為團隊主力軍的同時也成為科室獨當一面的骨干。2014年加入團隊的90后康復治療師李峰在回顧自己參加義診的經歷時說,“是社區人見證了我的成長。”這個“成長”既包括個人業務能力的提升,更寓意年輕人在新時期內心的強大和豐盈。
2015年,中國及世界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張海迪、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劉淇、中宣部副部長景俊海等領導同志親切接見了鄧景元,稱贊并希望通過志愿者的愛心和奉獻精神,積極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傳遞社會正能量。
“李源潮副主席在社區調研時贊揚志愿服務團隊的消息被團隊成員和社區居民在微信朋友圈中廣泛轉發,我們感到無上榮光,也激勵我們不斷前行!”談及李源潮副主席的贊揚,鄧景元有些激動,“團隊將在做好社區義診的同時,開展社區居民的康復、保健講座,讓康復醫學在社區普及的愿望早日變為現實。”(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