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融合“互聯網+”概念、融合中醫藥專業特色、融合閩臺青年交流平臺,福建中醫藥大學營造出全景仿真創業實踐環境,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
潘麗婷是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學生。今年年初經過層層選拔后,她以“堂主”身份負責該校大學生創業項目“承創堂”河洛中醫館的日常運營。
記者看到,古色古香的診室里,患者多是福州大學城各大高校的學生,潘麗婷和她的十幾個團隊成員穿梭在各個科室,忙碌地抓中藥、代煎中藥、做針灸推拿等。在這里,醫??ㄋ⒖üδ芤惨呀尤搿?/p>
“除了接診、開處方等業務由有資質的醫師、學校老師代勞外,從成本核算到業務創新,都與校外中醫館一樣,所有日常運營管理均‘真刀真槍’。”潘麗婷說,“承創堂”目前已經完成醫館營業執照辦理工作,獲得中醫內科門診、藥品銷售認證等相關手續。
不僅僅是“承創堂”,還有“詠春拳”傳人陳偉的“禪易手”工作室、石銳的“茵荀本草有限公司”等項目,入駐學校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的16個創業項目均具有中醫藥專業特色,且都已申領工商營業執照及進行稅務登記。
“當前高校中醫藥人才培養還存在著畢業生生源與用人結構明顯偏差、就業去向單一且選擇基層單位較少等問題。”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副書記劉少渝說。
“一方面醫學方向學生就業面比較窄,本身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涉醫的相關審批工作較為復雜,一些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容易‘望而卻步’。”劉少渝說。
為此,學校探索“全景仿真創業”模式鼓勵學生創業,打造“創新+創業+實訓”平臺,通過創業帶動就業,進而撬動了中醫藥人才的供給側改革,并初見成效。
“我們創業團隊的成員來自中醫學院、藥學院等不同院系,創業讓大家對于醫院日常運營都有了直觀的了解。”開發煎藥APP的該校學生黃曉青說。
參與開發煎藥APP的該校學生詹志坤說,學校為此還提供了最優的政策呵護和物質保障,開辟了創業手續“一站式”辦理綠色通道,大學生創業活動也被列為創新性學分獎勵,可以作為公共選修課學分,這也激發了大家創業的積極性。
“突出中醫藥特色的創新創業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業素養,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最終形成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福建中醫藥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翁鋒說。
“在像潘麗婷這樣的團隊里,我們有意識地培養愿意到基層工作的中醫藥管理人才和醫護工作者。目前,已經有個別學生畢業到基層開診所,希望以后會帶動更多人走下去,服務基層百姓。”福建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林羽說。
幾位創業者告訴記者,在國家鼓勵中醫藥產業發展和創新創業兩大“利好”背景下,與中醫藥相關的健康產業和自主創業項目在未來幾年會呈現上升趨勢。他們希望,在基層診所審批、創新創業專項基金扶持等方面獲得更多支持,讓中醫藥人才供給側改革之路更加暢通。新華社福州10月9日電(記者孟昭麗、陳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