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西城區椿樹街道設立當地首個養老驛站,這也是北京市第一次出現以被服務居民投票的形式直接決定驛站運營商。據了解,西城區明年將新建30個養老服務驛站,且有望推廣養老服務運營方競爭上崗的模式。
椿樹街道首推服務商票選模式
前幾日,北京市西城區椿樹街道紅線胡同內,31位老人代表參與投票選舉街道養老服務驛站服務商。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是集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和心理慰藉六大功能于一身的綜合養老服務場所,這也是椿樹街道計劃建設的兩家養老服務驛站中的首家。
參與此次競選的服務商有兩個,一是在椿樹街道社區服務多年的西城區睦鄰社工事務所,另一個則是服務街道本土養老照料中心的運營組織,椿樹街道國安銀柏養老照料中心。街道副主任李冬梅介紹,以往的養老服務驛站都是由政府直接選出,本次則是由政府先篩出符合條件的運營商,再由居民直接投票決定。
“養老驛站的服務定價西城區有統一規定,因此這兩家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價格都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于國安比較專業,而睦鄰志愿者經常活動在街道,和居民比較親近。”李冬梅說:“就看居民自己比較信任哪個。”
將引進針灸按摩等中醫服務
本次評審中,來自紅線社區、梁家園社區、琉璃廠西街社區共31名居民代表組成大眾評審團,聽取兩家社會組織匯報各自運營方案并投票,確定服務驛站的運營方。這也是街道“椿議民情坊”議事平臺上的第一件由百姓說了算的項目。最終,國安以17:14勝過睦鄰,成為椿樹街道養老服務驛站運營方。
昨日,國安養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雪梅介紹,結合椿樹街道的特點,目前國安已在驛站的建設運營方面和街道進行了溝通,因為街道老年人較多,未來將就醫養結合的趨勢,在驛站中引入中醫服務。
“我們希望能在驛站里面開設中醫小診點,加入理療儀器、針灸、按摩、足浴等等。”張雪梅介紹,如果能與相關醫院達成合作,并且與醫保接軌,那么附近居民可以以較低的價格享受到一系列中醫服務。
■ 追訪
“讓老人少花錢享多樣服務”
記者從西城區民政局了解到,今年西城區已建設養老驛站26家,建成11家,其余15家在建中。明年計劃再建成30家養老驛站,至2018年,預計建成60-70家養老驛站,將實現每3-4個社區可以擁有一家養老驛站的目標。
在椿樹街道票選養老驛站過程中,有老人提出最關心驛站服務價格問題,西城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城區將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項目,使所有居住在轄區內的老人都能享受到需要的服務。同時,針對困難、高齡、失能老人提供相應服務補貼,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一步壓低服務價格,讓老人花小部分錢可以享受到更多樣的服務。
此外,針對養老服務與老人所需服務不對等問題,西城區養老驛站提出了呼叫服務模式。老人在居家養老過程中遇到問題或需要服務時,可以進行呼叫服務,驛站將作為社區為老服務的工作平臺,挑選合適的服務商或者驛站本身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