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成立“杏林眾創空間”,幫助學生創新創業,為拓展中醫藥服務新領域、形成新業態培養生力軍——培養雙創人才,為中醫藥發展蓄能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校園里有一家別出心裁的甜品店,以中藥為原料做甜品,吸引不少同學前來嘗鮮。這家甜品店叫“Yao美味甜草坊”,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幾位在校生的創業項目。甜草坊同時也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杏林眾創空間”的“大本營”,年輕的“創客”們在這里聚會、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中藥也“要美味”
中藥在人們的印象中是苦澀的,甜草坊創始人于競新和伙伴們想改變中藥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我們想讓大家知道中藥也可以很好吃。”
讓人們喜歡吃中藥,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于競新想到將中醫藥引入甜品研發,篩選一些簡單、安全的中藥組方加入其中,制作新式甜點,讓中藥變得美味,讓美食可以養生。甜草坊通過嘗試與改良,結合分子料理技術,讓中藥與甜品產生了“化學反應”,變得色香味俱全。同時,按照藥品質量標準嚴格把控,讓甜點成為一種更容易被現代大眾所接受的中藥“新劑型”。這或許也是對中藥創新的一次大膽嘗試。
幾位創始人在甜品研發、制作、推廣等方面各有分工,一款款中藥甜點被陸續研究出來。“餅干味濃又不油膩,而且吃不出玫瑰的苦味,贊!”一位顧客品嘗過甜草坊的“玫瑰含雪”后說。
不僅要美味,還要健康、養生,中藥甜點恰恰符合當今飲食文化的潮流趨勢。甜草坊項目屢獲校級、市級及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獎項。
眾創空間為學生“補課”
甜草坊是眾創空間的成功案例之一。目前已經有19個具有鮮明中醫藥特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成立公司,入駐眾創空間。
星哲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嘉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在其中。星哲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基于創始人楊星哲的課題研究成果,在學校的指導幫助下發展成立的。幾名在校生,結合中醫藥專業知識和中醫科研、臨床經驗,通過查閱古籍,在中醫古方基礎上加減化裁、古方新用,將傳統中醫藥引入美妝領域。北京嘉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則抓住了中醫藥國際化背景下跨語言傳播方面的人才缺口,為客戶提供筆譯、口譯等服務。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教授劉洋作為眾創空間的創業導師,經常輔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他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其實不容易。中醫藥院校學生的技術性、專業性較強,但商業理念尤其是產業理念相對薄弱,創業方面知識也相對匱乏,學生缺少創業的經驗與環境。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要面對更多的問題與考驗。
眾創空間的成立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北京中醫藥大學招生與就業處處長田潤平介紹,針對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生創業基礎知識缺乏的問題,眾創空間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既提供創業輔導方面的課程,為學生補充基礎知識,又聘請創業導師,就學生創業項目給予指導。眾創空間還設置有創業診斷室,幫助學生發現創業中的問題,并提供咨詢。
眾創空間還引入“創新學堂”,從不同學科角度激發學生靈感。創業過程中,眾創空間還會為學生的創業項目組織路演,引入外部資源如創投公司等。眾創空間的創業基礎指導,加上扎實的中醫藥專業基礎,讓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們在中醫藥創新創業上如魚得水。
新型人才為中醫藥事業“輸血”
甜草坊將中藥與飲食相結合、星哲堂將中藥與美妝相結合、嘉譯將中醫藥與語言相結合——眾創空間的許多項目都在探索中醫藥與其他領域交叉、碰撞,拓展新領域、形成新業態的可能性。在這一過程中,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們也走出課本和本專業,在實踐中錘煉創新能力。
“學生們在創新中成長、在創業中成才。”田潤平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核心不僅在于扶持好的創業項目,還在于通過創新創業,培養更多中醫藥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新鮮血液,中醫藥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正如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在“杏林眾創空間”成立儀式上所說,創新的關鍵是人才,培養更多的中醫藥創新人才,才能引領中醫藥行業創新,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