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郵箱 微信
       
       
         
       
         
       
       
      各地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信息發布 > 各地動態
       
       
      云南綏江:家家戶戶都會用中醫
      來源: 時間:2016-11-14 00:00:00  
       

          房前屋后隨處可見中草藥,每一味中草藥都用標牌標示藥用名、別名、功效等;家家戶戶墻上貼著中草藥識別掛圖,常見中草藥一應俱全;中小學瑯瑯書聲中總能聽到“萊菔子”“雞血藤”“艾灸”等中醫藥術語……這個讓中醫藥走進每個百姓生活的地方就是云南省昭通市綏江縣。

          綏江縣位于云南省東北角,境內山巒起伏,坡陡谷深,交通不便,國家級貧困縣是它的又一個身份。資料顯示,綏江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6萬戶,貧困戶中6820人患有疾病,多戶陷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境。

          2014年12月以來,綏江縣以健康扶貧為抓手,圍繞“能識會用、小病自治”的目標,大力推行“中醫入戶”,采取落實“一個包保”、送好“兩本圖冊”、建好“兩個示范”、做實“三項保障”、搞好“一項體檢”的“12231”工作方法,在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初見成效。

          縣委書記的“新鄰居”

          “只有身體健康,生活質量才會改善,脫貧攻堅之戰才能打響。”作為綏江縣縣委書記,楊淞一直把老百姓的健康當成一個書記的執政使命。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難在邊遠地區,貴在小病大治,愁在有病不治。除此之外,因病致貧的現狀也很嚴峻。

          2014年9月,由中央第四巡回督導組召集,農村貧困地區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座談會在昆明召開。會上提出,在云、貴、川3省開展醫療保健體系建設試點。借此機遇,綏江縣以中城鎮為試點,按照“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預防保健為主、防治結合,醫保為主、醫保和救助結合”的原則,探索出了一條以“中醫入戶”為重點的預防保健體系建設之路。而“中醫入戶”正是這條預防保健體系建設之路的核心。

          “預防保健能真正下到農村的只有中藥,田間地頭都可以種。中醫藥入戶的好處在于,村民有了小病可以自治、早治,防止拖成大病。”自小生活在農村的楊淞說,常見的傷風感冒,用一點草藥就可以解決,但是去醫院治療,往往花銷不菲,“中醫藥入戶,結合農村實際,建設中西醫結合、中醫為主的預防保健體系,能真正為老百姓解決問題。”

          為落實這項工作,當年12月,綏江縣成立以楊淞為組長的農村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抽調2名副科級領導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全縣頂層設計、統籌協調。這個辦公室就設置在縣委書記辦公室旁邊,成了縣委書記的“新鄰居”。

          綏江縣預防保健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綜合辦主任許興鴻說,從宣傳動員,到組織實施,再到評估驗收;從編印、發放《中醫保健手冊》,到考核中草藥骨干培訓班學員,楊書記領導督促,讓“中醫入戶”工作落到實處。

          房前屋后,中藥飄香

          中城鎮農業村19組村民楊治輝這幾天格外忙碌,回家探親的女兒、女婿又將遠行打工。除了在行囊里塞上食物、衣物外,她還準備了許多曬干的中草藥,“有茜草、艾草、紫蘇,可以用來預防感冒一類的常見病,有個頭疼腦熱的,早吃藥早管用。”

          曾經對中草藥一無所知的她,現在認識上百種中草藥,不僅在自家地里種植了50多種中草藥,還清楚了解每種中草藥的基本用法。在楊治輝家,茶幾上擺著可以隨時翻閱的《中醫保健手冊》,墻上還貼著常用中草藥識別掛圖。

          許興鴻介紹,縣里將52種常見、常用中草藥的形態特征、功能功效編印成《常用中草藥識別掛圖》,將26種常見疾病的中醫治療驗方、中醫養生處方編印成《中醫保健手冊》發放到群眾中,戶戶掛圖識別、憑冊應用中草藥。

          楊治輝經常幫著周圍的群眾認中藥、種中藥,是19組的中草藥示范戶。“經常有人來求助,我再多學習一些,也能幫到大家。”為了進一步學習了解中草藥,她還報名參加了縣里開展的專門培訓。

          許興鴻介紹,綏江縣實行“領導包村、部門包組、干部包戶”的農村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包保機制,縣處級領導包保42個村(社區),86個部門包保1061個村民小組,2000余名干部職工包保1481戶示范戶。縣、鄉、鎮設中醫藥種植示范區,村設中醫藥示范點,村民小組設中醫藥示范戶,讓中醫藥真正走進每家每戶。2015年12月,“中醫入戶”從中城鎮,向其他4個鄉鎮推廣開來。

          山區就醫有了三重保障

          山間多雨,雨后泥濘的山路上,越野車從縣城顛簸2個小時,翻過座座青山,來到了南岸鎮團結村銅廠溝片區。居民散住在各個山頭上,這是綏江縣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南岸鎮副鎮長劉靜說,偏遠山區交通極為不便,村民看病步行5小時才能到達最近的村衛生室。山路尚未硬化,沒有營運車輛,偶爾才有營運摩的,路費將近200元。群眾往往是“小病捱,大病拖,臨終才往醫院送”。

          山高路遠看病難,縣委決定,只要離村衛生室5公里以上,人口在800人或200戶以上的地方,新設立“片區衛生室”;在沒有“片區衛生室”覆蓋的區域設立“中醫咨詢點”;每個村小組重點培訓1名中醫骨干;各組將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戶定為“中草藥種植戶”,種植傷風感冒類常見病用藥、季節易發病預防用藥、養生用藥和所患病中醫防治處方用藥20種以上。

          銅廠溝片區中醫骨干羅正香把家里的一間偏房騰出來作為“中醫咨詢點”,前不久縣城的醫生來這里教大家拔罐、刮痧等中醫適宜技術。她還制作了幾十個小口袋掛在墻上,口袋里裝滿了自己種植曬干的中草藥,為村民們免費提供常用藥物。她告訴記者,在這一片區治療小病小痛已經沒有問題。

          在她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在家門口種上了中草藥,“小問題自己可以解決,省錢省事。”

          羅正香告訴記者,既提倡小病自治,也得保證大病不拖,“給大家介紹中草藥藥性時,會反復強調,如果自己配藥煎服兩次沒有效果,就要趕緊送往衛生室治療。”

          如今,村民用藥有中醫預防保健員、鄉村醫生、中醫骨干三重保障指導,基本上都能就近用藥、就近就醫,不僅看病不再難、不再貴,因病致貧、返貧問題也得到有效改善。

          69歲老人主動請纓參訓

          在綏江縣中草藥識別應用骨干培訓班的課堂上,板栗鄉板栗村16組村民楊別是一名特殊的學生,已有8個月身孕的她坐在前排,仔細地用手機一張張拍下課件。

          楊別稱,“接到培訓通知我第一個報名參加,學學健康知識,為寶寶進行中醫胎教。”

          許興鴻介紹,在中草藥入戶項目上,為了切實解決廣大干部群眾識別、種植和應用中草藥的問題,綏江縣對單位職工、農村骨干、學校教師等進行集中培訓,確保每個單位至少有1名干部、每個衛生室至少有1名村醫、每個小組至少有1名群眾、每個學校至少有1名老師會中醫預防保健知識。

          會儀鎮三渡村15組組長張家倫不僅聽講很認真,筆記也做得詳細又工整。他告訴記者,自己有責任學習中草藥知識,為鄉親們做健康科普。“我們組空巢老人很多,中草藥預防保健安全簡便,非常適合給老人普及。而且參加培訓了才知道,很多中草藥就在地里野生,隨手都能采摘到。外孫體質弱,我按老師教的辦法,摘了蘆根熬水,止住了他的嘔吐。”

          教室外的大廳里,培訓課程的教具——30多個中草藥盆栽整齊排列。會儀鎮會儀村12組村民田大國說,縣醫院的老師講得不僅細致而且精彩,“老師會比照著自己身體部位講解穴位,會對照著鮮藥植株講解中草藥,生動形象,便于掌握。”

          中醫藥骨干培訓班為期15天,安排了中醫理論、中草藥識別、中醫適宜技術、診療實踐培訓等課程,培訓結束后還會進行過關考試。

          69歲的唐必光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在過關考試中取得了95分的好成績。公路邊兩畝多土地旁立著牌子“中草藥識別示范園”,里面整齊規范地種植了兩百多種中草藥。唐必光蹲在地里伺弄著草藥,樂呵呵的笑容滲透了每條皺紋,一雙高筒雨靴沾滿了泥巴。

          唐必光說,自己的培訓機會來之不易。自幼跟隨村醫學習中醫藥知識,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醫愛好者,聽說縣里舉辦了中醫骨干培訓班,他積極報名參加,但是工作人員說,他的年齡超過了55歲的上限。

          “我趕緊找村長,找鎮長,我不僅有基礎,還愛學習,學好了服務鄉親們!”培訓班破例收了這個超齡學生,而唐必光在結束培訓后,主動申請承擔起新灘鎮中草藥示范園的維護工作。農忙之余,這是他的大事業。

          “縣里組織的培訓特別系統,很多藥的用法更加明確了,我還學到,一些藥的學名和常用名不一樣,比如蒲公英學名黃花地丁,艾葉叫陳艾等。結業后我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園子里,很多鄉親來園子里學著辨認,我會給他們講一些用藥常識,有些鄉親覺得適合自己,我會給些種子教他們自己種。”唐必光說。

          全縣46所中小學每周一課中草藥

          中城鎮農業小學教師徐錫志原來是科學課老師,從去年開始,他多了一項教學任務——為學校五、六年級兩個班的學生教授“我們身邊的中草藥”課程。

          許興鴻說,中醫藥知識已經被寫進了預防保健的地方教材,成為綏江縣46所中小學學生每周一課時的必修課程。

          兩本教材彩色印刷,圖文并茂,分章節介紹了中醫、中藥、常見疾病防治等知識。

          “艾灸分為幾類,艾灸時要注意些什么?”“糖尿病的典型癥狀‘三多一少’指的是什么?”這些都是教材的課后習題。

          這門必修課成了六年級學生徐榮西最喜歡的課程,他告訴記者,課堂內容生動有趣,有一半時間老師會帶著同學們去中草藥園辨認、識別中草藥,他已經認識桂枝、防風等十幾種中草藥。

          這個中草藥園就在農業小學校內,占地一百多平米,種植了50種常見中草藥。這個園子既是課堂教學基地,也是一個小小的中藥出產地,“學校會根據季節變化等實際情況,選用金銀花、紫蘇、生姜等熬煮大鍋藥給孩子們服用,以達到解表散寒、預防感冒的作用。”許興鴻說。

          六年級小學生童丹說,生活中她已經用到了很多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有次去外婆家貪吃了很多好吃的,胃脹不舒服,想起老師告訴我們,很多蔬菜也有藥用功效,蘿卜可以解脹氣,就吃了半根蘿卜,果然好了很多。”

          “天麻又名赤劍、明天麻、定風草等,其根莖入藥以治療頭暈目眩……”課堂上,同學們用食指點讀著課文,聲音稚嫩而響亮。

          許興鴻說,綏江縣開始開展“中草藥知識進校園”活動,目的是讓青少年系統認識和了解中醫這項傳統文化,使他們能掌握一定的中醫藥知識,增強健康意識。

          離開綏江時,這里正在進行全民健康體檢工作。楊淞說,中醫藥進村入戶,做好預防保健,旨在解決看病難和看病貴的痼疾;還開展全民體檢,送檢下鄉,讓全縣人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心中有數,有針對性地小病早治。

          楊淞心里有一個脫貧致富健康先行的大格局。

          他說,第一階段的工作已經開展到中期,每一個小組已經有一定比例的老百姓種植中藥,按照先種植再識別后應用的進度,希望用3~5年,使老百姓對中草藥識別運用比例達到80%。第二階段,在搞好治未病的基礎上,用2~3年讓醫藥費真正降下來,再把中藥產業化做上去。

          “有人問我為什么不現在就發展中藥產業,圈一塊地大面積發展產業,只能讓一部分人富起來。而保障好全體老百姓的健康,在這個基礎上規劃產業,才能實現全民脫貧致富。”楊淞說著,目光炯炯。(劉甦)

       

       
       
       
       
        Copyright@2006 www.xptnr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工體西路1號 電話:59957777
      版權所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ICP備案:京ICP備16052956號
      京公網安備11931045028號  網站標識碼:bm73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看|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国产另类的人妖ts视频|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成年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男人j桶进女人j的视频|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99| 2017天天干夜夜操| 女人被躁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你桶爽| 国产男女猛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wm二在线看| 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2021韩国三级理论电影网站| 日本电影免费久久精品|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蜜桃成熟时33d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成人18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无线码|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色猫咪av在线网址| 一边摸一边揉一边做视频| 黄录像欧美片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中国美女一级看片|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ww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