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發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藥民族藥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自治區將建成5~10個中藥民族藥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努力實現中藥民族藥產業產值突破50億元。
《規劃》明確,自治區將實施野生中藥民族藥資源保護工程、中藥民族藥藥材和成藥生產加工技術服務工程、醫藥科技引領工程、中藥民族藥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工程等,實施名藥、名企和名牌戰略,開拓中藥民族藥國內和國際市場。
自治區將建設絲綢之路新疆藥用植物園和種質資源庫、基因庫,保存全區2000種以上藥用植物的種子和基因資源,總計不少于5000份。將建立5~10個符合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的大宗特色藥材種植基地,加快進口藥材引種馴化工作,完成進口藥材引種品種不少于20個。將加快研發中藥民族藥新產品,“十三五”期間,研發申報地產新藥不少于20~30個。完善地產道地藥材和進口中藥民族藥質量標準體系,建立民族藥臨床療效評價和研究方法體系,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規劃》提出,完善自治區中藥民族藥專業人才培養制度,盡快形成一支中藥民族藥全產業鏈專業人才隊伍。
新疆將集中力量培育3~5個在全國同行企業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中藥民族藥企業,積極打造新疆中藥民族藥的全國營銷網絡和銷售服務平臺。推廣自治區中藥民族藥產品和健康文化,向國內外宣傳推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開發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中藥民族藥產品,塑造自治區醫藥行業的良好形象,不斷擴大新疆中藥民族藥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份額。(胡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