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在“十三五”規劃征求意見會上,聚焦中醫藥發展如何打破部門間壁壘和自身瓶頸,在經濟發展全局和衛生與健康工作大局中進行謀劃等一系列問題聽取意見。
此次會議由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畢明深主持,他介紹,吉林省中醫藥“十三五”規劃已被列入該省重點專項規劃。
參會人員有行政管理者、院校和科研單位負責人、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院長、藥企負責人、媒體工作者,陣容強大、涵蓋面廣,大家開誠布公,直言不諱,提出的意見也“刀刀見血”。
長春中醫藥大學教授姜大成直言:中醫藥是文化,更是一種工匠技藝。在傳承中,要嵌入“工匠精神”,更加注重口手相傳,手把手地教,心與心地領會。要通過“國醫大師”“省名老中醫”等“大工匠”,帶出一大批“真中醫”。
長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政策研究專家都曉春亦有同感,他坦言,要加快挖掘民間的老中醫,特別是手里有絕活的老藥工,采取政策保護等措施,鼓勵并激發他們將“絕活”延續下去。
吉林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王曉娟表示,創新不要僅僅局限于“服務技術、產品和模式”上,更要體現在破除阻礙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機制性問題上,要有破局意識,解決部門間的管醫不管藥、管藥不管企、管企不管產的問題。
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院長陳心智表示,近年來,吉林省在經濟發展趨緩情況下,中藥卻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已成為該省支柱產業。因此,在提升服務中,中藥的創新和品種保護不能“瘸腿”,新藥創制要接近經濟發展,要注重科研轉化為成果,成果落實到企業,企業融入市場,最終達到市場服務于經濟發展的目的。
吉林省中醫藥學會秘書長朱桂禎坦言,發展中醫藥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要堅持其原創性、獨有性,與大衛生大健康同謀劃同部署。(許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