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高度重視,紛紛制定各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并明確了發展中醫藥舉措,一起了解吧!
以下內容摘選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機關報發布的各地“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各省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排序。
北京市
加大中醫藥創新和人才培養支持力度,設立市級中醫醫學中心。
天津市
堅持中西醫并重,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
河北省
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支持安國中藥都建設。
遼寧省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吉林省
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要依托長白山生態系統和沿邊優勢,加快發展醫藥健康和有機食品、礦泉水、人參、桑黃等特色資源產業,支持通化國家醫藥城、白山長白山森林食藥城、延邊吉港澳中醫藥健康產業合作區、長白山國際冰雪(溫泉)旅游區發展,打造沿邊開發開放經濟帶、東部旅游大環線、長遼梅通白敦醫藥產業走廊、梅河口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敦化綠色轉型創新發展示范區,深度融入共建東北東部綠色經濟帶。
發揮我省中醫藥獨特優勢,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黑龍江省
大力發展對俄服務貿易,建設中醫藥、文化等服務出口基地。
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
上海市
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打造中醫藥發展高地,打響“海派中醫”品牌。
浙江省
大力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快中醫產業現代化。
安徽省
高水平舉辦世界制造業大會及“六百對接”活動,辦好世界顯示產業大會、世界聲博會、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中國(蕪湖)科普產品博覽交易會、中國華藥會、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等展會。
實施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專項行動,加強中醫藥專業人才培養,推動中醫藥“北華佗、南新安”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培育“十大皖藥”品牌,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
江西省
發展質量效益實現新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加快建設國家綠色有機農產品、數字經濟、有色金屬、航空等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中醫藥、文化和旅游等產業重要基地,打造全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地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高地。
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積極對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施關鍵技術攻堅行動,推廣運用“揭榜掛帥”、擇優委托等方式,力爭在航空復合材料、集成電路、中醫藥新藥、稀有金屬新材料、高端精密制造、高性能儲能材料、感知交互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
重塑“江西制造”輝煌。聚焦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大力實施“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加快工業強省建設步伐。
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加快建成中醫藥強省。
提升供給質量。積極開展標準化體系建設,在電子信息、中醫藥、新材料、綠色農產品等領域,培育一批標準“領跑者”,推動更多標準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
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加快推進中醫藥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做優做強中醫優勢專科,加強以贛產中藥為主體的中藥新藥研發和二次開發,推進中藥經典名方的研究及產業化,推廣應用以熱敏灸為代表的中醫康復治療,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山東省
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打造“齊魯中醫”品牌。
湖北省
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創建中醫藥湖北品牌。
湖南省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廣東省
堅持中西醫并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建設中醫藥強省,打響南藥品牌。
廣西壯族自治區
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產業,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傳承和創新。
海南省
積極推進中醫藥、現代康復技術和海南氣候資源融合發展,打造中醫藥健康旅游品牌。
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建設國際中醫藥交流中心。
堅持中西醫并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健全全省中醫治未病體系,加快推動衛生健康理念和服務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重慶市
堅持中西醫并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建設重慶中醫藥大學。
四川省
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
貴州省
做好中醫藥、民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云南省
堅持中西醫并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陜西省
堅持鍛長板補短板,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推動電子信息、汽車、光伏、煤化工、新材料、中醫藥、富硒食品等優勢產業補鏈強鏈,推動機械、冶金、建材、食品、輕工、紡織等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智能建筑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
建立中西醫并重、優勢互補、協調發展長效機制,推進“長安醫學”傳承創新,做大做強“秦藥”品牌,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
截至12月21日,已有22個省份黨委公布了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我們將持續關注其他省份并補充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