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記者:方碧陶
“十三五”以來,廣東省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在滿足群眾健康需求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至2019年末,廣東省有中醫醫療機構2.1萬個,其中中醫醫院184家,床位達7.3萬張。2019年全省中醫診療服務人次達2.17億,中醫服務量排全國第一。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廣東省中醫藥系統亦提交了優秀答卷。
廣東大力發展中醫醫療服務,加快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建成三級甲等中醫醫院34個、二級甲等中醫醫院73個;建設1715個基層中醫館,1萬家村衛生站開展中醫藥規范化建設,全省基層中醫館建設全覆蓋;全省100%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7.9%的社區衛生服務站、88.6%的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建成6個省級中醫“治未病”指導中心和一批區域指導中心,544所醫療機構成立了“治未病”科或能夠提供治未病服務;面向老年人開展中醫服務的醫院共184家,近50所中醫醫院以各種形式開展養老服務,社會辦中醫機構開展養老服務8家,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特色的養老機構21家。
“十三五”期間,廣東推進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該省中醫藥系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2017~2019年,省、市、縣三級中醫藥管理部門共舉辦6場中醫藥法普法培訓班、中醫藥監督執法能力培訓班;加強中醫藥地方性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制修訂工作, 2017年12月啟動《廣東省發展中醫藥條例》的修訂工作,預計2021年出臺;開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中醫診所備案管理、實施醫療機構應用傳統工藝配制中藥制劑備案管理。廣東省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編制《廣東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在《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納入扶持中醫藥發展政策。廣東省還召開了全省中醫藥大會,廣州、梅州、云浮、佛山等地市已召開市中醫藥大會,深圳、惠州等地市已制定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
“十三五”期間,廣東創建國家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8個,建設40家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6個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基地,發布中醫藥進校園“6+1”模式。廣州中醫藥大學抗瘧團隊在非洲及大洋洲部分國家地區建立傳統醫藥研究中心,實施“復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瘧疾項目”,各地的瘧疾病例減少90%以上。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廣東第一時間組建省級中醫藥防治專家組,積極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開展救治,推動中醫藥早參與、早用藥、早治療。成立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重癥和危重癥病例專家組,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聯合印發《廣東省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救治方案(試行第一版)》,指導各地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同時編制《廣東省2020年冬春季節中醫藥扶正固本養生保健指引》,開展中醫八段錦系列宣傳,推薦藥食同源方案等適合群眾的防治方式。
廣東還推進社會辦中醫機構連鎖集團化發展。2018年該省出臺《關于連鎖中醫醫療機構管理的試行辦法》和《廣東省連鎖中醫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該辦法自實施以來,已審核批準3家連鎖中醫醫療機構,其中“和順堂”截至目前已在境內外開設了90家連鎖國醫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