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人民網
記者:韓震震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顯示了明顯臨床療效,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中醫藥該如何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市長杜延安建議建立國家中藥應急物資保障體制,并推動中醫藥文化、產品和服務全面走向國際。
01
盡快建立國家中藥應急物資保障體制
杜延安介紹,安徽亳州作為華佗故里、中華藥都,全市108例新冠患者都服用了中藥湯劑,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不足10天,平均住院費用不足1萬元。同時,亳州作為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在確保全國抗疫藥材供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雖然在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我國缺乏完善的中藥應急物資保障管理體制。因此,杜延安建議從“一個體制、三大體系”上入手,盡快建立國家中藥應急物資保障體制。
“一個體制,就是建立中藥應急物資保障體制;三大體系,就是儲備體系、管理體系、調配體系。”對于中藥應急物資保障體制,杜延安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國家與地方兩級中藥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完善統分結合的儲備體系,規范中藥儲備的品類、規模、結構,確保中藥應急物資儲備足、調得出、用得上、質量有保障。
對于三大體系,杜延安建議從全國范圍內,科學選擇中藥資源豐富、生產供應能力突出的區域,建設5個左右,能夠覆蓋全國的中藥儲備基地。
“比如亳州,作為全國‘四大藥都’之首,2019年中醫藥產值達1150億元,現有中藥材資源171科、410種,中藥材種植面積120.1萬畝、其中標準化種植面積36萬畝,全市中藥材交易額超過740億元,現有GMP認證企業187家,中藥飲片年生產能力占全國的1/5,就具備建立儲備基地的得天獨厚優勢。”杜延安說。
同時,杜延安還建議,要建立健全中藥倉儲、養護、儲存制度,盡快形成統一包裝、統一倉儲、統一標識、統一管理的物資存儲標準化管理體系。同時,利用北斗導航、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整合商務、農業農村、郵政、快遞等領域數據,對全國中藥應急儲備物資進行統一調撥、統一配送。
02
推動中醫藥全面走向國際
杜延安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在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的同時,也為中醫藥發展壯大、走向世界創造了機遇。
“第一個機遇是國際認同感更高;第二個機遇是產業發展更廣闊;第三個機遇是交流合作更便利。”杜延安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不斷走向海外,今年一季度,安徽省出口中藥材及中成藥2.3億元人民幣,出口量同比增長15.7%。
總體來看,此次疫情對中藥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杜延安建議要主動作為,化危為機,建立國家層面的協調推進機制,完善政策支撐,充分發揮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作用,以文化為媒、醫藥為體、貿易為徑,推動中醫藥文化、產品和服務全面走向國際。
“加強與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等機構合作,運用現代醫藥學公認的科技術語和各種人體指標來描述、翻譯中醫理論,讓國外民眾能夠更為準確地了解中醫藥文化內涵理論和技術優勢。在海外舉辦大型中醫藥文化展覽、義診、健康講座和科普宣教活動,提高中醫藥文化認同度。”杜延安建議以文化為媒,加速中醫藥文化交流傳播。
同時,杜延安還建議以醫藥為體,推動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以貿易為徑,暢通中醫藥對外貿易渠道。
“構建電子監管信息平臺,完善中藥從生產、流通到銷售全過程的信息共享和反饋追溯機制,確保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控、責任可究。加強對中醫藥出口轉型升級的協調引導,建設一批具有一定出口規模、出口潛力和技術水平的中醫藥外貿企業,不斷增加中醫藥貿易的國際市場創造力、競爭力和影響力。”杜延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