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多彩貴州網
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于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貴州省安順市中醫院主管護師張碧霞被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2月4日凌晨,貴州省安順市中醫院主管護師張碧霞的手機鈴聲突然響起,這是貴州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召集她奔赴武漢的號令。
2月4日深夜抵達武漢,5日院感培訓,6日晚全體貴州護理隊員進入江漢方艙醫院開展救治工作。前線戰場,所有命令都來得很急。
“要說不害怕是假的。”但面對患者的一剎那,職責讓張碧霞和同事們忘記了恐懼。
在江漢方艙醫院,每位護理隊員要負責分管一間20至30張床位的病房。作為小組長,張碧霞還要負責協調整個西區356張床位的物資發放、病情統計等諸多工作。
剛開始,有的患者對醫療條件感到擔心,有疑慮有抱怨……為了讓隊員、總臺和患者在最快時間找到自己,張碧霞把“組長”兩個字大大地寫在防護服上。
一趟趟“折返跑”,笨重的防護服讓人汗如雨下;不停地說話、溝通,N95口罩讓人喘不上氣;護目鏡被霧氣籠罩,勒得人頭暈……但張碧霞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下。她說,聽到方艙里此起彼伏的咳嗽聲,看到患者胸悶、發熱難受,就想幫助他們盡快戰勝病魔。
“我們馳援武漢就是要體現醫者的職業精神。”張碧霞說。
有困難,先克服。
2月7日凌晨2時下了第一個晚班。看到手機,張碧霞才知道當日清晨8時,小組16個人要再進艙上一個白班。僅僅睡了2個小時再進艙,張碧霞在護理患者時險些暈倒。“你別動!”透過護目鏡,患者察覺了她臉色的異樣,站起來把她扶到一旁坐下,默默守護,一直看到她好轉了才放心。
“這位患者對我說,只有你們安全了,我們才能安全。”如今,想起這份情誼時,張碧霞的眼角仍泛起淚光。
危險工作,搶著上。
采集咽拭子標本時,醫護人員的面部距離患者的口、鼻只有一根棉簽的距離,每個步驟都充滿了巨大的風險。
進艙大約兩周后,隨著越來越多患者的病情好轉,需要采集的標本也逐漸增多。“最多的一次,我采集了80個標本,防護面屏布滿唾痕,已幾乎看不清。”張碧霞說,“作為小組長,危險的工作當然要帶頭上。”話語平淡,擲地有聲。
在方艙醫院,張碧霞有時很嚴厲,但更多的時候很暖人。她給患者規定,“晚上11點后不能玩手機,睡眠好了才有利于恢復。”
患者說,天天躺在床上難受,她就帶著大家打八段錦。
高三美術考生小彭剛進方艙時不愛說話,張碧霞就加了小彭的微信,休息時聊天談心,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跨年交”。小彭用畫筆畫下了張碧霞工作的樣子,還在醫療隊返程時特意來送張碧霞:“高考過后,就去貴州找你們。”

小彭畫筆下的張碧霞
“我只是援鄂隊伍中的一員,身邊還有無數戰友,他們都是最棒的!”張碧霞說。
3月18日,張碧霞隨貴州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貴州護理隊)順利凱旋,返回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