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記者:黃蓓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2019年度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在臨床發生不良反應的藥品中,中藥占12.7%,連續4年下降。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此項數據分別為17.3%、16.9%、16.1%和14.6%。

報告顯示,從類別上看,2019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中藥中,例次數排名前5位的是理血劑中活血化瘀藥(28.4%)、清熱劑中清熱解毒藥(11.4%)、補益劑中益氣養陰藥(6.8%)、開竅劑中涼開藥(6.1%)、祛濕劑中清熱除濕藥(5.7%)。從給藥途徑上看,注射給藥占45.5%、口服給藥占46.4%、其他給藥途徑占8.1%。注射給藥中,靜脈注射給藥占98.5%、其他注射給藥占1.5%。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注射劑報告中,化學藥品注射劑占86.9%,中藥注射劑占9.1%,生物制品占1.6%。
基本藥物方面,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版)收載品種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68萬份,涉及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占89.5%,中成藥占10.5%。2019年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部分7大類中,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總數由多到少依次為內科用藥、骨傷科用藥、婦科用藥、外科用藥、耳鼻喉科用藥、兒科用藥、眼科用藥。
報告指出,2019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及嚴重報告占比與2018年相比均有所下降,注射給藥占比略有下降。總體情況看,2019年各類別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呈下降趨勢,但仍需要關注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