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包元凱 溫濟聰
4月16日14時,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中心舉辦記者見面會,多家中外媒體參加。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介紹老年新冠患者醫治成效,并回答記者提問。
焦雅輝介紹,根據以往的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總結出了“五個結合”的工作經驗。
第一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相結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更新到了第7版,加入了病理研究的內容,通過對因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尸體進行解剖,了解疾病發生的機理,指導救治工作。
第二是前方和后方相結合。采取整建制接管醫院的方式,在治療過程中,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通過互聯網與原來所在醫院進行合作,突破時空限制。
第三是醫療與護理相結合。此次疫情救治過程中發現,許多重癥患者合并有多個臟器損傷,對于這些患者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加強基礎護理和身心護理。護理對整個治療效果顯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四是醫療和管理相結合。此次疫情防控中將在日常形成的經驗和制度很好地應用了起來。多家醫院成立了聯合醫務部、護理部、院感辦,每天會有疑難病例會診、死亡病例討論、多學科診療等,嚴格落實各項制度,成立插管、護心、護腎、護肝等小分隊。
第五是中西醫相結合。中醫是中國疫情防控的優勢,90%以上的重癥患者使用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
焦雅輝表示,以現階段論,武漢的新冠肺炎整體治愈率達到94%,重癥患者轉歸為治愈的超過89%。高齡患者救治方面,8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重癥發生比例為普通人群的兩倍,重癥發生率約40%。80歲以上高齡患者救治成功率接近70%。據了解,現在有7位百歲老人治愈出院,年齡最大者108歲。
焦雅輝說,對有基礎疾病的老人采取分級救治的策略。目前,對于基礎疾病較輕的患者,武漢市每個區指定一家二級醫院進行監視救治;對于患有較為嚴重基礎病的患者,武漢市有4家三甲醫院進行救治;對于更嚴重的基礎病老人,將收治在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同濟醫院等4家國家級和省級醫院。
在回答瑞典媒體關于擁有抗體人數的提問時,焦雅輝表示,按照傳染病規律來講,武漢的確診病例都應該會產生抗體,染病早期會產生IgM抗體,兩周以后會產生IgG抗體。產生IgG抗體的人不會再次感染新冠肺炎,很多康復患者也捐獻了康復期的血漿。焦雅輝說:“至于整個人群中有多少比例的人產生了抗體,我們在武漢、湖北和全國范圍內正在做血清學和流行病學調查,我相信數據出來之后會及時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