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需要世界的眼光,世界需要中醫的智慧。”10月29日,“嶺南中醫藥文化歐洲行”第一站在法國巴黎拉開帷幕。廣東省多名中醫藥專家,來到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巴黎索邦大學醫學院,與到場嘉賓、社會各界人士就中西醫藥文化展開一場精彩的交流和對話。

奎諾(右)在現場給與會觀眾把脈。

法國嘉賓與中醫藥專家在會上交流。
深秋十月,巴黎索邦大學內,溫暖如春,300多人的會議室座無虛席。“嶺南中醫藥文化歐洲行”在此舉行了啟動儀式、“中西醫藥文化對話”沙龍、健康大講堂、名醫義診等多項活動,同期舉辦的廣東中醫藥文化展覽,吸引眾多到場觀眾駐足。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珠海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時指出,要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再度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索邦大學師生參觀廣東中醫藥文化展,對《肘后備急方》啟發青蒿素提取的故事十分感興趣。
“嶺南中醫藥文化歐洲行”由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廣東省中醫藥局指導,中方和外方相關中醫藥機構、團體聯合承辦。活動將走進歐洲大陸,推動中西醫文化交流互鑒,探索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新途徑。
“今天的活動有劃時代的意義。”法國中法中醫藥中心主任阿蘭堡梅洛在啟動儀式上介紹,索邦大學與中醫已經開展多項合作,目前在癌癥、兒科、精神病學、新陳代謝疾病等方面的科研和藥品測試正在展開。“中醫可以為我們的生活質量帶來改善,國際醫學界已經就此達成共識。我們非常希望借此加深與廣東中醫藥的合作和發展。”

活動現場。
首位法國華裔國會議員陳文雄專程趕到現場。他指出,中法在中醫合作交流上淵源深厚,巴黎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個中國以外的中醫研究中心,“相信只有更多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才能達到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共同目標”。
英國皇家醫學院院士、歐洲中醫聯合總會副會長柯松軒教授為此次中西醫文化交流活動點贊。他指出,“嶺南中醫藥文化歐洲行”活動是一個良好開端,也是一次中西醫互相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奎諾教授來自法國喬治·蓬皮杜歐洲醫院,4年前開始學習中醫。他在活動現場給身邊朋友把脈,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奎諾告訴記者,他覺得中醫非常有趣,令人深刻,中西醫有很多地方可以相互借鑒。“歐洲人認為‘不見實效難以服眾’,我認為,未來歐洲的醫院可以嘗試開設中醫科室,從而讓歐洲人理解接受中醫療法。”

活動現場。
“廣東中醫藥文化走進歐洲,法國是最佳‘始發站’。”記者從廣東省醫療界知名人士處獲悉,中法兩國的交流源遠流長,法國有兼容并蓄的傳統、先進的生物醫藥技術,多年間吸引了眾多華人華僑定居于此。相應地,中國正在推進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法國公民、企業來到廣東,認識廣東。“我們愿與法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家共同分享中醫藥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同推進中醫藥的現代化、國際化,讓中醫藥造福世界,共同書寫人類健康的新篇章。”
作為這場活動的重頭戲,在“中西醫藥文化對話”沙龍上,來自廣東省的中醫名家與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醫學專家就中西醫如何合作展開交流。中法專家都認為,西醫和中醫的結合,將為雙方都帶來新的機遇和治療策略,“中醫需要世界的眼光,世界需要中醫的智慧”。
同日,廣東省中醫專家還為現場觀眾舉辦了一場中醫健康養生講座,并為數百名市民開展健康義診和針灸、推拿等中醫體驗活動,讓他們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