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60多年她始終致力于中醫藥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抗瘧治療失效的難題。
大型紀錄片《為了可愛的中國》的第七集《我和我的祖國》在籌備期間曾計劃采訪屠呦呦女士,因其身體抱恙最終未能出鏡。她錄下了自己對祖國的祝福,與我們分享她與祖國息息相關的時刻……
以下文字來自屠呦呦女士:
我們這一代人是共和國培育出的科技工作者,我們在共和國撫育下健康成長并得到良好的專業教育。1951年,我考入北京大學藥學系(后更名“北京醫學院藥學系”),幾年的現代醫藥學習使我受益終生。195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為我提供了兩年半脫產學習中醫藥的機會,使我掌握了豐富的中醫藥學知識,為后來發掘中醫藥寶庫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從內心感恩培育我的祖國,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報效祖國。523任務給了我報效祖國的機遇。對于一個年輕科研人員,有機會接受如此重任,我體會到了國家對我的信任,深感祖國需要我的時刻到了。我決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盡全力完成任務!
作為中國人,最使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在過去的近20年來,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走向國際抗瘧臨床,并成為全球抗瘧的一線藥物。瘧疾是全球頭號蟲媒傳染病,全球40%以上的人可能感染上瘧疾,其中惡性瘧的死亡率極高,2000年的統計數據表明,當年因瘧疾死亡83.9萬人,其中72.3萬是5歲以下的兒童。2004年WHO推薦青蒿素聯合療法(ACTs)為一線抗瘧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00年至2015年期間,全球可能患瘧疾的人群中瘧疾發病率下降了37%;瘧疾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60%,全球共挽救了620萬人生命。這一成績歸功于瘧疾防治的綜合措施,包括ACTs在內。在這個過程中,來自中醫藥的青蒿素影響了世界,體現出中醫藥寶庫是世界醫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015年12月在卡羅林斯卡學院講演廳里,當我報告“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的時候,我深感自己和祖國息息相關,深感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我回顧了523的團隊精神和無私合作,正是這種精神和合作加速了青蒿素為世界人民造福的進程。
人們常說,好奇心和興趣是科學研究的驅動力,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全國523團隊的研發工作顯示了另一種驅動力,那就是對國家使命的高度責任感與擔當。在愛國精神驅動下,就有了奮斗與奉獻,就有了團結與協作,就有了創新與發展,才使得青蒿素聯合療法挽救了眾多瘧疾患者的生命。當前,中國科技工作者肩負著振興中華的時代使命,投身于科技創新發展義不容辭,這就是我們當下的責任與擔當。作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愿以此和各位同行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