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全國唯一一個“中醫絕技示范基地”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給了北京道合肛腸醫院,這項中醫絕技名為“荊氏療法”,它的傳承人叫荊建華。
荊建華出生于中醫世家,8歲起就跟著父親拉藥斗、認飲片、背湯頭,16歲那年,父親正式開始傳授他五代家傳的針刀技術和中草藥組方調配。而“荊氏療法”正是荊建華在五代家傳絕技的基礎上,創立的一種采用中醫傳統手術技術和外用中草藥快速無痛治療各類肛腸疾病的治療方法。
“荊氏療法”這項絕技,可以追溯到清代。據荊建華介紹,荊家祖上因機緣結識了從宮中逃難出來的御醫,從而習得這項技藝。而讓荊建華印象頗深的是祖輩講述的古代皇宮妃子治療肛腸疾病的故事。
在那個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深宮中的后妃如果患上了肛腸疾病該怎么辦呢?有妃子得了肛周膿腫,御醫會根據宮女和太監的描述分析病情,在妃子的椅子上鋪上厚厚的面粉,讓妃子坐在上面,根據面粉的形狀來確定病灶的位置,然后將銅錢磨成鋒利的刀片固定在面粉中,讓妃子按原來的位置重新坐在面粉上,在妃子坐下的同時,手術就完成了。
根據宮女取出的術后膿血,或者膿,或者血,御醫要迅速辨證分析、做出判斷:如果排出的是膿,需要拔毒祛腐的中藥敷;如果是血,需要止血的藥……然后從早就調配好的、不同作用的中藥里選出所需的藥物敷上,祛腐生肌、提膿、消炎鎮痛,每日換藥,三五日便可痊愈了。
說起祖上的技藝,荊建華認為:“先輩們這種辨證思維能力和精湛的醫技,我們還沒有傳承好,還需要靜下心來多學習多實踐多體會。”
“荊氏療法”之所以能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定為“中醫絕技”,主要因其快速、無痛、不用抗生素這三大特點。1、把西醫傳統手術方法需要一個甚至幾個小時的肛腸手術縮短至幾分鐘,大大減輕患者的痛苦;2、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用中草藥止血、消炎、止痛,徹底解決了肛腸手術后疼痛的臨床難題;3、手術中完全不使用抗生素,既減輕了患者的負擔,又避免了傳統手術治療方法需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引起的耐藥隱患。
1992年,荊建華赴京擔任了北京平安醫院(原福綏境醫院)肛腸科主任,2008年,創建了北京道合肛腸醫院。二十多年間,荊建華用荊氏療法為四萬多肛腸病患者解除了病痛。
過去,荊建華的祖上習得絕技,雖歷經五代傳承,卻一直在民間流傳。到了荊建華這一代,他走出家鄉在北京開辦了醫院,規模空前。“荊氏療法”的成功,離不開建國70年來國家對民間中醫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官方認定,讓“荊氏療法”這項民間絕技得以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