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威海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中醫藥的重要論述精神,以百姓需求為先,在中醫藥深度參與醫改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創新,提出“中醫基層化,基層中醫化”的發展戰略。圍繞 “中醫如何強基層”,在機構設置、醫保支付、中醫醫聯體建設等方面做出長足努力,實現了“基層中醫化”,讓中醫藥在基層田野大展身手,為威海百姓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
“生病了?看中醫啊!”在山東省威海市,人們都熱衷于在基層“種草”中醫。
近年來,中醫藥在威海市大放異彩:所轄四個區市均是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國醫堂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優質的中醫服務通過基層巡診服務被帶到偏遠地區、中醫“治未病”觀念深入人心……
在基層的廣闊田野中,中醫藥從發芽到成林。這座濱海小城,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就在十個字中——“中醫基層化,基層中醫化”。
培土:基層呼喚中醫解決醫療難題
2019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997434個,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43639個,占全國醫療機總數的94.6%。
在我國,基層醫療衛生陣地廣闊,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而中醫藥具有“簡、便、廉、驗”優勢,在基層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發揮好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能有效減輕群眾的就醫負擔、緩解醫保壓力。因此,基層醫療衛生的廣闊陣地需要中醫藥發揮獨特優勢,健康中國的建設也呼喚中醫藥的廣泛參與。
正是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決定將基層打造為中醫藥發展的主陣地。
為此,威海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情況,不斷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近年來,威海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威海市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威海市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文件,投入了專項建設資金近1400萬元,用于中醫適宜技術培訓與推廣、基層醫療機構國醫堂建設、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以及中醫信息化等項目。同時威海市不斷推動基層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遴選適合基層開展的中醫優勢病種納入醫保定額結算范圍。
在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后,威海市各個區市也相繼出臺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十三五”行動計劃、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國醫堂建設方案等符合地方特色的政策文件,各區市財政均對中醫特色服務項目推廣予以專項資金補貼。
在威海市中醫藥管理局負責人看來,正是對基層中醫藥工作認識到位,才有了威海市中醫藥管理局與相關部門的積極協調、爭取支持,從而開創了威海中醫藥事業發展“有人、有責、有財”的新局面。
在政策的支持下,威海市“基層中醫化”的藍圖徐徐展開。
“如今,基層發展中醫藥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在威海市,10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全市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量占總服務量的比例達到37%。其中,部分基層醫療機構能達到60%以上。”威海市中醫藥管理局負責人說。
育種:中醫藥服務在基層生根發芽
如何實現“基層中醫化”?中醫藥必須主動基層化,積極走向基層,為百姓服務。
如果不下沉到基層,中醫藥就會失去生命力。威海市中醫藥管理局負責人談及“中醫基層化”的重要意義時說道,中醫基層化是實現基層中醫化藍圖上的重要一筆。
這一筆,從中醫藥資源下沉基層開始著墨。
為了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威海市中醫藥管理局在基層巡診服務模式、中醫健康小鎮建設、基層中藥飲片集中配送、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等方面下足功夫。
文登區作為改革的先行試點區,于2018年7月啟動基層巡診服務模式,為方便農村群眾看病就醫,文登區為各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了16臺專業化巡診車。巡診車不僅為村民帶來了中醫藥適宜技術,還為村民提供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村民們不用去大醫院,在村頭就可以享受到優質中醫藥服務。
除了基層巡診服務模式,威海市還在文登區開展了中藥飲片集中配送改革試點。在文登區,基層醫療機構單獨設置中藥房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覆蓋面廣、功能齊全的中藥飲片集中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以文登區人民醫院為龍頭、16家“醫共體”成員單位為樞紐,與具備中藥飲片加工、采購、銷售等資質的企業聯合,建立了“互聯網+”中醫藥服務模式,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中藥飲片質量追溯體系,實現了中藥飲片的全程監控。目前,文登區所有的基層醫療機構都納入了這一系統。
文登區衛健局副局長于進池說:“中心還和順豐快遞合作,為患者免費送藥上門,提供城區配送到家、鄉鎮配送到點的免費外延式服務。”整個流程全程電子條碼管理,保證生產配送全程可跟蹤、可追溯,最大限度地避免物料差錯和混淆,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除了文登區,其他區市也在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環翠區孫家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了雷火灸、督灸、火療等技術,醫院的適宜技術數達到26項,同時成功打造了4個中醫特色專科,完善了無創治療失眠癥、微創治療頭頸肩腰腿痛、中藥治療哮喘病等7大中醫診療體系。
榮成市成山中心衛生院成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工作領導小組,不斷完善國醫堂建設,配置診療儀器,能夠開展20余項中醫適宜技術。同時定期在轄區各村巡回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及咨詢活動,耐心、細致地為群眾答疑解惑,普及中醫健康保健知識,深受轄區群眾歡迎。
乳山市中醫院改建了“國醫堂”名中醫診室,定期邀請北京著名中醫來院坐診,滿足群眾家門口看“名中醫”的需求;設立針灸推拿綜合治療區,在拓展傳統服務項目的同時,引進開展小針刀、督灸等特色療法,開展了臍灸、浮針等新技術,打造特色中醫藥服務品牌,方便群眾享受針灸、推拿、理療一站式服務。
截至目前,威海市79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建設有標準化國醫堂,并在此基礎上實施中醫特色技術挖掘項目,實現中醫藥服務能力再提升。“中醫特色”已成為威海市基層醫療的一張名片。
成林:中醫藥發展成果惠及基層百姓
隨著“中醫基層化,基層中醫化”工作的推進,它的發展成果逐步惠及基層百姓。
在文登區張家產鎮,患者田明湖免費體驗過2次熱敏灸療法后,決定長期接受熱敏灸治療。她說:“感覺熱熱的,腿也不疼了,檢查結果也顯示右膝囊腫變小了。”在張家產鎮的40個村展開的體驗工作中,像田明湖一樣免費體驗的患者達2700人。體驗后堅持艾灸者達81%,常灸者療效確切的達59%。
幾個月前,被突發腦梗塞“擊倒”的姚山頭村村民田笑華在巡診服務隊的建議下,接受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的精心護理。“市中醫院的醫生定期會進行一次巡診、體檢,對恢復情況進行指導,鄉鎮衛生院的醫生會到家里進行診療,村里的醫生也是隨叫隨到。現在,我的生活基本實現了自理。”
80歲的夏秀君因患腦血栓后遺癥,由威海市立醫院轉到孫家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康復治療。在中醫藥的幫助下,她逐步好轉。
在文登區大水泊鎮衛生院,患者榮成于在中醫的調理下成功當上了“二胎”媽媽。她說:“與大醫院不同,這里就診比較方便,醫生會根據你的身體狀況定制合適的中醫方案。這一點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沒想到在家門口看上了北京的大專家!” 在乳山市南黃中心衛生院國醫堂,患者象淑蘭接受了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專家的診療,經過針灸、拔罐、中藥綜合治療,她的骨性關節炎得到了很大的好轉。
在全市舉行的“中醫中藥進萬家活動”中,市民高曉麗領取了中醫藥科普讀物,接受了中醫義診,她說:“我更加了解中醫、認識中醫了,以后看病也會首選中醫。”
威海市的基層群眾用切身經歷,點贊了“中醫基層化、基層中醫化”這一工作思路。威海市將繼續把“中醫基層化、基層中醫化”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讓中醫在基層煥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