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28日在北京延慶出席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的重要講話,強調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中國愿同各國一道,共同建設美麗地球家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又被稱為“百園之園”,經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批準,由中國政府主辦、北京市政府承辦的世界最高級別的園藝博覽會,是繼1999年昆明世園會之后,中國再次舉辦的國際上最高級別的園藝博覽會。
在眾多展園中,以中草藥文化為主題的百草園是最具特色的專業園之一。園區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室外“百草園”建設用地3.2萬平方米,室內“本草印象館”位于世園會生活體驗館二層,展廳面積2000平方米。
直徑1.4米的超大靈芝、百年芍藥銀杏、沙漠中草藥肉蓯蓉等500多種中草藥在百草園悉數亮相,為游客展示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展園最東部的“木之春區”,游人既能欣賞“一元復始”青銅雕塑,還可漫步“百草芊山”原生態藥用植物大花園。“一元復始”雕塑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太極云手”的運動形式,取一氣渾元、陰陽旋變,暗含兩儀陰陽,天地人三才盡寓元氣運動之中的意思。前方的百草芊山則按照季節的變化種植不同的藥用植物,形成一個原生態藥用植物大花園。
展園南部是“火之夏區”,這里有以藥食同源的四氣五味植物共同打造成的精致小花壇,每一個獨立花壇都是一個經典方劑,通過種植本草和水晶包埋標本的方法,向游人展示了桑菊飲、逍遙散、藿香正氣散、六味地黃丸、八珍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補中益氣湯八劑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著名方劑。

“土之長夏區”位于展園中部,這里共有“厚德公孫”、“樂草廣場”、 “國色天香”“花紅長夏”四個景點。在展園正中,有一株珍貴樹木——被稱為植物界“活化石”的銀杏,中醫學認為,中央黃土的德性便是厚,因此取名為“厚德公孫”。
“金之秋區”位于展園西部,在這里,兩條木棧道連接全園區域,一條棧道代表長江,另一條代表黃河。以兩條棧道為南北方位導向,放置了九大中藥產區的代表性藥材雕塑,雕塑周圍種植九大藥材產區的若干代表性草藥。
“水之冬區”在百草園最北部,北納媯水,是以溫室建筑“薈珍館”為核心的景區。薈珍館內集中種植和展示了靈芝、石斛、沉香、金花茶等大量珍貴的南方中草藥植物。

走入本草印象館,便會看到一尊"針灸銅人",它代表著天、地、人之中的人類,其整體由青銅鑄造而成,身高和青年男子相仿,呈自然站立狀,以立體人體模式標注354個經絡和針孔穴位,是世界上最早的醫學教學模型和人體解剖模型,無論是醫學價值還是制造工藝,堪稱世界瑰寶。針灸銅人及釋解圖經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首次由政府頒布的針灸標準。


本草印象館從展陳設計原則上,首次打破中醫藥類展覽長久以來嚴肅、古板、枯燥的定式,以“好看、好玩、有意義”為核心設計原則,以最前沿的高科技聲光電手段、多媒體觸感投影設備,結合手作、游戲等互動性內容,跨界植入創新的藝術展現形式,提供“沉浸式場景+多媒體互動”的參觀體驗,將本草印象館打造成一個生動有趣的中醫本草生活科普樂園。
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世園會百草園是如何建成的吧!
視頻來源:BTV新聞
文化創意階段
動員專家獻計獻策
為更好地建設百草園、調動更多專家積極為百草園獻計獻策,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聘請張其成、黃璐琦為首席專家,還聘請了顏正華、金世元、劉延淮等一批知名專家坐鎮。
2016年3月至今,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組織了上百場專家座談會,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反復論證,最終確定百草園以“傳播中醫文化,引領健康生活”為宗旨,以“本草園藝化,中醫生活化”為理念;本草印象館主題確定為“中醫本草,回歸生活”,以“生”為其核心文化理念。
設計階段
以“陰陽五行”為靈感
為了讓百姓看到與平日里入藥形態不同的鮮活的中草藥,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組織專家敲定了中草藥花園的創意后,由北京中醫生態文化研究會與北京古建研究院來實現中草藥景觀化。
如何用園藝的手法展現中醫文化是百草園設計落地的關鍵。“陰陽五行”觀念給設計師們提供了靈感來源,將世園會百草園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個區域,把中醫中的“草藥”和“方劑”概念,巧妙地融入到中草藥的實物種植、標本展示與藥方配伍當中。
百草園以“草”為脈,呈現中草藥源于自然、和于人文,成于藥材的演變過程;以“藥”為本,展示全國各地豐富的道地藥材和藥用植物;以“方”點睛,體現中醫方藥的獨特魅力。本草印象館以“生”為主線,“本草·生命”“本草·生活”和“本草·生態”三個展區分別展現了中醫藥“天人合一的生命觀、順應自然的生活觀、平衡和諧的生態觀”三大主題。
園藝工作多重挑戰
本次百草園引進的中草藥品種繁多,種植和展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近500種藥用植物,其中不乏珍貴的中草藥及標本。由于這些中草藥來自全國各地,其植物栽培方式、適應的氣候等也不盡相同,給引進、繁育、馴化和園藝栽培工作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北京中醫生態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劉國棟介紹,為了解決上述困難,百草園團隊走遍了青海、甘肅、廣東、河北等十多個省市,尋找適合或馴化后能在園內種植并能展現本草園藝化的中草藥。團隊還多次組織專家結合延慶地區的氣候與土壤等條件,討論和篩選所要引進的中藥材品種及其栽培模式,同時調配不同區域中藥品種的土壤基質配方、營養配方,進行露地和兩種溫室的栽培試驗。
據悉,園藝工程師運用花卉低溫處理技術,對山杏進行了“冷藏保鮮”,使其能夠延期至開園時盛開。屆時,杏林春暖的景觀配合杏林故事,將向游客更好展現中醫人的奉獻精神。
整理自新華社、中國中醫藥報、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