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生活中、工作上經常會有疲勞、渾身酸痛無力的感覺,“春困”“夏乏”“秋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似乎一年四季都昏昏沉沉,這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征哦!教您一款功法,讓您精神抖擻。
慢性疲勞綜合征以反復疲勞感為突出表現,伴有肌肉酸痛、記憶力下降等諸多癥狀,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作為一種心身鍛煉技能,慢性疲勞綜合征調治功通過調身、調心、調息乃至三調合一的練習,能夠改善疲勞、疼痛、情緒等癥狀,增強心身調節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可有效調治慢性疲勞綜合征。
起式

調身:兩腳并攏,自然站立,兩臂在體側自然下垂,舌尖輕抵上腭(口中如有津液產生,注意咽下,不要吐掉)。
調息:自然呼吸,然后逆腹式呼吸,深呼吸3次。
調心:內心安靜,與自然合一,默念并體會“輕松舒適愉悅”的感受。
頂天立地暢三焦

調身:重心右移,左腳向左邁開一步,兩腳掌心分開約與肩同寬,平行站立。兩手從體側捧氣向前,轉掌心向上,雙手十指交叉于小腹前。手掌體前捧氣上托,當兩臂抬至肩、肘、腕相平時,在胸前翻手掌向外再向上,雙臂伸直,上托于頭頂,兩腳踩地,停頓數秒。松開交叉的雙手,自體側向下劃弧慢慢落于體側,左腳收回。接著重心左移,右腳向右邁開一步,重復以上動作,如此左右動作反復數次。
調息:兩手上升時吸氣,兩手下落時呼氣,同時默念“松”字。
調心:兩手上托,兩腳下踩時,意想頂天立地,重點體會上下牽拉伸展的感受。手下落時,隨著默念“松”字,重點體會全身放松舒展的感受。
前后俯仰固肺腎

調身:兩腿伸直,兩手經體前捧氣上升,按于兩肋,指尖相對,兩手向后摩運,按于腰部;頭后仰,尾骨上翹,挺胸收肘,停留幾秒鐘后緩緩擺正。身體從上到下慢慢前俯,兩手順勢沿腰臀部、雙下肢后側下至足跟部摩運,再向前貼于足尖,做收腹拱腰頭面貼腿的動作3次。隨后從下到上緩緩伸直腰背,雙手上升,按于兩肋,如此反復數次。
調息:頭往后仰,尾骨上翹,挺胸收肘時吸氣,擺正時呼氣。收腹拱腰頭面貼腿時吸氣,放松時呼氣。
調心:頭往后仰,尾骨上翹,挺胸收肘時默念并體會“肺氣充足”,收腹拱腰頭面貼腿時,默念并體會“腎氣充足”。
背后七顛百病消

調身:兩臂自然下垂置于體側,兩手自體側向前攏氣上升,至小腹肚臍前,轉掌心向下,隨著兩手下按,置于體側,指尖向前,同時足跟上提,停頓片刻。足跟下落著地,兩手掌心向內,還原體側,全身放松,如此反復數次。
調息:兩手攏氣上升、轉掌下按、足跟上提時吸氣,停頓時屏息,足跟下落時呼氣。
調心:足跟起落時意守下丹田,默念并體會“氣血暢通”的感受。
收式

調身:兩腳并攏,兩手從體側攏氣回收,兩手重疊,敷于肚臍 (掌心向里,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
調息:逆腹式呼吸,深呼吸三次,然后自然呼吸。
調心:意守肚臍的深處,即下丹田,安靜養氣3~5分鐘。默念并體會“輕松舒適愉悅”的感受,收功。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社主辦《中醫健康養生》雜志
文:張海波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