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征戰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國家單板滑雪U型場地隊20多位運動員正在新西蘭、奧地利、美國等地刻苦訓練。作為這支國家隊的保障醫生,湖北省武漢市中醫醫院骨傷科主治醫師覃劍在圓滿完成第一階段醫療保障任務后于近日返回武漢“換崗”。
半年的時間,39歲的中醫覃劍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為國家隊運動員保駕護航的?
全國選拔 擔起隨隊救治重任
去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隊醫處面向全國挑選單板滑雪U型場地隊隨隊醫生。在全國各地推薦的近百名醫生中,對正骨等有著豐富經驗的武漢市中醫醫院骨傷科醫生覃劍被挑選上。這也是湖北派出的首位隨隊備戰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醫生。覃劍的任務,就是充分發揮中醫骨傷“療傷正骨” 特色治療技術,24小時保障運動員健康。
去年8月初,在完成國內短暫體能訓練后,覃劍帶著裝有藥品以及中醫器械的三個大箱子,跟隨運動員、教練和領隊等一行24人,奔赴新西蘭雪山上訓練。
海拔3000多米高的雪山上,氣溫最低至-30℃,覃劍裹得嚴嚴實實,兩件羽絨服加上兩件馬甲,還有一件滑雪服,貼著暖寶貼,戴上護臉風鏡,像執行特別任務的“反恐精英”。
站在雪山風口,覃劍不敢有絲毫馬虎,短短3天,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星,只要看身材和滑行動作,不需看面孔,不需要對方說話,就能準確判斷是哪位運動員。
3秒正骨 讓外國教練驚嘆不已
去年8月20日,15歲運動員小姜在新西蘭卡德羅納滑雪場訓練,不慎受傷倒在雪地中,覃劍現場診斷手腕骨折。當時,小姜疼得眼淚直流。
雪場條件有限,不能進行現場復位治療,在簡單固定和冰敷后,覃劍陪同運動員來到當地醫院。拍片后,當地醫院一名骨科醫生對小姜進行復位治療,可達不到效果。更棘手的是,盡管已經注射局麻藥,但小姜還是痛得額頭冒汗。
就在這時,覃劍用流利的英語快速向新西蘭骨科醫生表明身份。他拿出手機,展示他在國內給患者進行復位治療前后對比的照片,表示可以幫助他們進行治療。
在新西蘭醫生的牽引下,覃劍一邊安慰小姜,一邊利用中醫正骨技術,摸清骨折位置,瞬間發力,只聽“咯噔”一下,覃劍做了一個OK的手勢。僅3秒鐘,新西蘭醫生、護士和小姜還沒反應過來,骨頭已經恢復原位,新西蘭醫生豎起大拇指:“You’re amazing!”(你太神奇了!)
附近訓練的其他國家隊聽說了覃劍醫生“3秒正骨”的事情,遇到運動員骨折受傷,也開始請覃劍過去診斷治療。覃劍從不拒絕,他說:“這也是在傳播中醫藥文化!”
就地取材 在游戲中進行康復訓練
在外訓練治療,有時需要就地取材,靈活運用。
有位15歲運動員小黑,在早期訓練中不慎扭傷左腳,造成踝關節陳舊性損傷。覃劍與隊伍體能康復教練Tiitu(芬蘭人)積極溝通后,在理筋治療的同時,就地取材設計了一套方案——氣球訓練法。
覃劍讓小黑左腿單腳踩在一個直徑50厘米、厚10厘米,裝著空氣的扁平軟塑料球上,另找一人在小黑對面扔食物。小黑在用嘴巴接食物的同時,保證在晃動中不從球上掉下來,鍛煉關節的平衡協調能力和關節力量。半個月后,小黑左踝關節功能徹底康復。
還有一名女運動員,訓練中前交叉韌帶斷裂,韌帶重建術后大腿肌肉萎縮乏力。覃劍根據情況進行了一個半月的針灸治療,促進了這名運動員的肌肉恢復,還提高了她的訓練成績。回國復診時,治療效果得到了國內膝關節治療權威專家的肯定和高度贊賞。
心理疏導 關心運動員的生活點滴
除了現場救治,覃劍每天還要為運動員進行針灸、火罐等中醫理療。
運動員中年輕女性比較多,覃劍采用針灸治療,既緩解女孩痛經,也舒緩她們的緊張情緒。有的運動員年齡偏小,訓練累了想偷懶不愿意做理療,覃劍耐心地一個個敲門,勸說她們,以保證次日的正常訓練。
為了保證運動員足夠的休息時間,覃劍運用統籌方法,同時為三位運動員治療。有的做超聲治療,有的針灸,有的冰敷冷療。冰雪運動員穿得比較多,訓練場附近沒有廁所,大家普遍不愛喝水,他總是提醒運動員要多喝水,“生活上關心他們,心理上給予他們指導,也給他們減輕了訓練壓力。”覃劍說。
除了保障運動員的身心健康,隊醫還有一項重要工作,那就是反興奮劑。利用訓練間隙,覃劍學文件、查資料,迅速補習反興奮劑的相關知識。每位運動員吃的藥,他都要過目,查看其中是否有興奮劑成分。同時,配合基地廚師,幫助運動員合理膳食。
半年時間很快過去,到了醫生換崗的時間。接替覃劍的是他的同事彭運飛醫師。彭運飛表示,接力棒放在自己手里,一定為運動員的健康做好保障。
中國中醫藥報通訊員 張姝 薄云娜 周曌 陳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