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等共同承辦的第六次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在上海舉行。
大會致力于促進我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結合,為探索人類的健康與疾病提供新思維,是中西醫結合學界的最高學術盛典。本次大會以“中西醫結合,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為主題,匯聚了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法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對于更好地促進中醫藥與西醫藥融合,推動新時代中西醫結合向更高水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陳香美表示,中西醫結合醫學伴隨新中國成立而誕生,伴隨祖國強盛而壯大;中西醫結合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工作方針。
國內外3000余人參加大會,百余位專家就中西醫結合醫學的歷史、前沿技術、不同專科領域內的臨床和基礎研究進展進行交流和研討。大會設置10個分會場,涵蓋9個專委會,包括腎臟病、心血管病、皮膚性病、醫學美容、肝病、消化內鏡、神經外科、傳染病、重癥醫學專委會,同時將新成立1個專委會養生專業委員會,內容涵蓋基礎、臨床、藥學等多個專業領域。22個大會報告,172個專題報告,380份壁報……多種形式為國內外同道提供近距離學習、深度交流的機會,搭建友誼與合作的平臺。
會議同期頒發“2018年度步長杯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經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初審和終審,評出獲獎項目共46項。經會前廣泛征求國內外專家意見,在對發展中西醫結合醫學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取得共識的基礎上,會議發布了《2018年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宣言——中西醫結合,為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而奮斗》,期望更多同仁攜手推進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
《2018年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宣言——中西醫結合,為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而奮斗》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世界,堅持包容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共建和諧世界的必由之路。
中醫和西醫是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上發展起來的不同的醫學體系,都為生命科學的進步和人類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中醫藥學仍然在衛生資源、經濟資源、科技資源、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兩者的交叉、融合促成了中西醫結合醫學的誕生。
中西醫結合醫學一方面充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醫藥學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闡明其科學內涵,推動中醫藥學與現代科學技術接軌;另一方面,中西醫結合醫學又認真繼承和發揚了中醫藥學對生命現象和疾病防治規律的獨到認識和富有成效的防病治病手段,啟迪我們的創新思路,充實和豐富現代醫藥學乃至生命科學的知識體系,提高臨床療效并推動醫學理論的創新。
中西醫結合醫學不是中醫和西醫診療技術的簡單加成。兩者的結合應該是科學的,而不是盲目的,因此要研究中醫、西醫各自的作用機理及相互作用可能產生的影響,闡明兩者結合的科學原理;這種結合應該是規范的,而不是無序的,因此要在循證醫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規范的指導方案;這種結合應該是發展的,隨著中醫、西醫各自的進步,兩者結合的方式和內涵也要與時俱進;這種結合還應該符合衛生經濟學的原則,力爭耗費較少的醫療資源來獲得較好的效益,為實現WHO提出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作出貢獻。
半個世紀以來,中西醫結合醫學在理論研究,臨床應用,包括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重大影響,明顯提高了臨床療效,并在相應領域逐步形成了中西醫結合的新學說,新理論,這些成就為中西醫結合醫學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西醫結合醫學要繼續在理論研究、臨床應用和藥學研究領域不斷開拓。要重視對中醫藥學重大理論科學內涵的現代研究,并通過轉化醫學促進其臨床應用。要將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特色與現代醫學對疾病本質的深入認識結合起來,為中西醫結合醫學的發展提供科學支持。要對確有療效的中藥和方劑進行藥理學和藥效學研究,推動創新藥物的研制,并對中西藥物合并應用的相互影響進行研究,以保證中西醫結合用藥的安全性。
醫學模式的轉換以及疾病譜的改變,人口的老齡化、頻發的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使人類面臨很多新的挑戰,現實的需求為中西醫結合醫學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要著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寬松的輿論環境,充分發揚學術民主,促進學術繁榮,并努力打造中西醫結合國際交流平臺,促進中西醫結合融入世界主流醫學體系。
中西醫結合醫學的健康發展,要依靠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有力支持;要在總體規劃,經費保障,基地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健康是超越國界、貧富、種族界限的全人類的共同追求,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西醫結合是驅動當代醫學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一帶一路”合作的倡議下,中西醫結合醫學作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重要載體,必將為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實現醫學發展的共贏共享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