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郵箱 微信
       
       
         
       
         
       
       
      官方微信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互動交流 > 官方微信
       
       
      王國強做客央視《對話》欄目,給出中醫藥法的中國方案
      來源: 時間:2017-07-18 00:00:00  
       

        2017年7月1日,中國的中醫藥界發生了讓人沸騰的一件事——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施行,中醫藥正式邁入了依法發展的時代。

        全國十幾萬行醫多年卻沒有正式身份的民間中醫如何“轉正”?

        怎樣杜絕“假名醫”“假專家”亂象? 

        中醫藥行業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 

        新實施的中醫藥法將給中醫大夫帶來哪些利好? 

        這部法律能否約束相關企業讓我們吃上更放心的中藥? 

        綜合醫院中醫科的難題能得到解決嗎? 

        中醫藥如何走向世界? 

        如何走的更遠? 

        …… 

        2017年7月16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作客CCTV-2《對話》欄目,為大家作出權威解答。 

        

         

        主持人:中醫藥法,這部歷時33年之后終于出臺的大法,究竟會給中醫帶來什么樣的一些改變?我們可以看到什么樣的未來?掌聲歡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先生,請您為我們解釋一下,中醫藥法的分量該怎么來衡量。

        王國強(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這部法律的重要意義怎么衡量、評價都不會過,因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中醫藥的法。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中醫藥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世界文明做出了貢獻。

        主持人:在這樣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們注意到不僅僅是業內的人士在關注,包括很多普通百姓,也在發表自己對于中醫藥法實施的想法。他們也有很多的問題,比如“以后我們是不是就吃不到假中藥了”,“是不是有了這個法,中醫大夫就更值錢了”,“民營醫館會不會更容易開了”,“中藥會漲價嗎”等等,這么多的問題。您最感興趣哪個問題?

        王國強:我想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中醫。第二個關心的是我們吃的藥是不是安全,這個藥是不是假藥,這些都是大家關心的,也是我最關心的。

        

       

        主持人:好,謝謝!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中醫未來的發展。如果沒有中醫藥法,中藥或者是中醫在發展當中有哪些問題是永遠都不可能得到很好解決的?

        王國強:我想首先我們是法治的國家,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如果中醫藥沒有法律的保障,那毫無疑問我們中醫藥走不遠,也走不好。中醫藥要走向世界,一帶一路要發揮重要的民心相通的作用。中國的中醫藥沒有法律的保障,怎么能走得出去?

        主持人:全場幾乎都在頻頻點頭,可見這句話給大家吃了一顆多么大的定心丸。

        其實很多人覺得這部法律就是未來我們解決發展過程當中存在的這些難題的一個法寶。今天征集到了一些問題提出者,來聽聽他們的問題。

        

       

        劉維忠(甘肅省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原主任):我是甘肅省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原主任,現在是政協甘肅省委員會提案委員會主任,我代表綜合醫院中醫科提一個問題,綜合醫院中醫科不賺錢,醫護人員日子很難過,中醫藥法出臺以后,這個問題能解決嗎?

        主持人:你為什么今天還會提出這個問題呢?

        劉維忠:我覺得甘肅過去有綜合醫院這個中醫日子很難過,好多中醫改行當了西醫了。

        主持人:虧損到什么程度了?

        劉維忠:現在甘肅不虧了,過去行醫好多醫生都到便門門診去開西藥、開中成藥去了,因為中醫不賺錢。宋老先生是一個整骨專家,70多歲,他之前給我說一些政策不合理。比如小夾板固定手法復位,骨折,大概半個月就恢復了,一共200塊錢,他說自己做上一周賺的錢沒有徒弟做一例手術的錢多。之后甘肅就在王部長指導下出臺了個政策,就是中西醫同病同價,比如前臂骨折,小甲板固定,手法復位,雖然成本是200塊錢,也給醫生3000塊錢。做手術也3000塊錢。后來這個政策在甘肅推廣開來,在縣醫院推廣了150個品種,手術量也降了下來。

        主持人:剛才我們劉先生帶到現場這種困惑,會不會很多呢?就是在大醫院當中都希望有一個中醫科,但這個科活的并不是特別好。

        王國強:不光是中醫科,包括中醫院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中醫的特色越明顯,它的收入可能就會受影響,主要什么原因呢?一個就是我們中醫的收費標準太低,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北京市扎針灸,扎一次(服務費)4塊錢,就是患者身上扎了上百根針也是4塊錢。這樣就說明勞務價格、療效和收費標準不一致。

        主持人:嚴重的脫節。

        王國強:如果一個針灸大夫,一天扎了20幾個人,一次就收4塊錢,他連自己的工資都收不回來,那怎么能發展?所以其實劉維忠在當主任的時候專門就省里的中醫服務項目提升了價格,他們做的很好。

        劉維忠:我們提了價,但是甘肅的平均住院費、門診費這七八年是全國最低的,從2014年開始根據衛生部監測,我們的價格比西藏還低。所以老百姓總體還是受益了,非常好。全國人大有一個科教委主任,看了兩個縣醫院,給我們省委書記講,他說我們這次來很感動,看了兩個縣醫院中醫發展這么好,解決了兩個醫改難題,一個是中醫便宜,把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解決了。第二個中醫成本低,純利潤高,把醫院收入少的問題解決了,醫生不跑了,所以這個對醫改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所以這個困難其實一直存在,但是在有了中醫藥法之后,我們能用什么辦法來幫助這些醫院解決他們的煩惱?

        王國強:綜合醫院中醫科的作用我認為是無法替代的,老百姓在綜合醫院能夠有兩種選擇,既能看中醫,又能看西醫。

        劉維忠:比如說舟曲泥石流的時候,17歲的小姑娘要截腳,請我馬上過去,我帶了一個70歲的老中醫,整骨專家,去看這個患者。她是一個孤兒,看著泥石流把自己的父母都沖走了,她的腳在泥里面埋了8個小時,腳都爛了,骨頭都出來,變黑了,就剩一塊干肉。然后我去了以后組織會診,8個西醫,3個中醫,還有中醫院的副院長,看完以后大家發表意見看怎么辦。八個西醫異口同聲說腳截了,我說理由是啥?他們說在外省請了一個有名的西醫,要把這個腳截了,現在假肢這么發達,留它干什么?我說好,這算一個意見。然后我問中醫有沒有什么意見?宋老先生說,他說了三點。第一,腳上還剩一點點干肉,我在干肉上摸了一下都沒有撬,說明血管還在。第二,我讓她眼睛閉上,我扣了一下腳,她有感覺,說明神經還在。第三,他說這個小姑娘目前生命體征平穩,不截腳,也不會馬上要命,你急什么嗎?保不住了再截,截了就變成殘疾人了。我說行,就按中醫的辦法來。

        主持人:您自己也是中醫嗎?

        劉維忠:我也是中醫。后來就是老先生給她內服中藥,外敷中藥,我還給她開了一個食療的方子,晚上就走了。后來我就很擔心,第三天給衛生部打報告,讓他們再派兩個西醫來診斷下,別給人治壞了。衛生部非常重視,從山東又派了兩個西醫來看,傷口打開以后,他說現在90%的可能這個腳不用截了,開始長肉芽了,中藥長肉芽還真是快。過了半個月我回來再看的時候,這個肉把骨頭包完了,沒有皮膚,大概半年以后就好了。之后我們全省搞了一次文藝調研,這個三甲醫院把這個故事編了個情景劇。演完以后這個小姑娘走著出來和觀眾見面,掌聲雷動。

        劉維忠:記者采訪這個小姑娘,你長大想做什么,她回答學中醫。晚上大家都散了,這個小姑娘在門口等我,說一定要把劉伯伯見一下,她說沒有專家的努力我的腳就沒了。后來她真學中醫了,現在在舟曲縣縣醫院工作。

        王國強:這個我也是看了,綜合醫院的中醫科的大夫跟我講,他就是中西醫相互學習,好多西醫說我們的中醫科特別好,我們知道急性胰腺炎死亡率很高。但是在華西醫院他們一旦收進來的患者是這個病,首先送到的是中醫科,不是送到西醫科。為什么?因為中醫在這方面治療的效果非常好,死亡率降低。所以應該說在綜合醫院發展中醫是非常好的,有利于中西醫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是共同提高治療水平的一個很好的辦法。

        主持人:在政府這個層面有沒有可能通過財政撥款等方法,盡可能鼓勵具備條件的醫院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務和優質的醫療服務?

        王國強:首先應該在綜合醫院設置中醫科,支持中醫科建設。第二,要合理地制定中醫收費標準,不是說漲價就是唯一的辦法,也可以增加醫保報銷比例。另外一個,還是要用中醫特色爭取更多支持,包括維忠剛才講到的,如果我們都能夠實施同病種收費,骨折啊,小夾板才200塊錢,要做手術,動兩次手術還要釘鋼板,那可能就是上萬塊錢。你別看它收一萬多,鋼板、釘子,還是手術,很多要成本的,我們小夾板的成本相對比較低,但是能夠同病種收費,實際上在引導著西醫也去學習中醫。

        

       

        主持人:我覺得其實鼓勵也好,提倡也好,歸根到底要讓中醫院或者是中醫科有自我造血能力,他的盈利能力能夠足以支撐自己向未來發展的每一步。接下來聊下院內制劑的相關規定。

        王國強:這個也是中醫藥法的亮點,對于醫療機構生產的院內制劑,過去是要經過藥監部門審批,還有很多規定。我在基層調研發現很多醫院對我提出意見,過去我們醫院有幾十種,上百種的院內制劑,但是由于這些制劑每一個品種都要經過審批,審批還要交費用,而且你這個醫院里面生產的這些傳統的劑型又有非常嚴格的GMP標準的要求。這樣一些醫院可能很難做到,因此都把這些放棄了,這很可惜的。中醫藥法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而且也規定,對于院內制劑可以列入醫保報銷的范圍。我想這都是利好的消息和辦法。

        主持人:國醫大師孫光榮先生,我們想聽聽您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

        孫光榮(國醫大師):在西醫院工作的中醫專家,所承擔的任務更重一些,有時候在收入方面要采取一些措施進行平衡。我建議在職稱的晉升、課題的立項等方面應該向綜合醫院的中醫科執業人員適當地傾斜,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彰顯中醫的特色和優勢。

        

       

        主持人:謝謝您的建議。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下一位來到節目現場的這位嘉賓,會帶來什么樣的難題?

        劉瓊(圣愛中醫館董事長):大家好,我是民營醫館的代表,圣愛中醫館創始人劉瓊。原來民營醫館審批難,有了這個法是不是我們的春天來了呢?

        之前民營醫館審批非常困難,有很多限制,比如說我們在選址的時候,醫療機構之間必須要相距500米,還有二環以內是不能開的。城管對我們的門頭,門臉裝修也是有限制的,在設計門頭的時候,我們首先要體現中國風的文化,設計出來了在審批的時候有關部門不同意,2010年有一天政府部門打了一個電話,因為市容檢查,讓我們當天晚上之前一定要把醫館樓上那幾個大字拆掉。如果晚上之前不拆掉,明天就封我們的門。

        主持人:一開始中醫館的盈利情況怎么樣?

        劉瓊:不好??隙ㄊ遣缓?。一般我們醫館的投入都會在1500萬左右,最開始的時候每年至少要虧6、7百萬。那是五年前的一個分界線, 2010年以后,分界線是要虧3000萬,因為房租在漲,工資成本在漲,然后還有裝修費用也在漲,這三大費用都在漲。

        主持人:招醫生難不難?

        劉瓊:肯定是非常難。

        主持人:是你們付的工資不夠高嗎?

        劉瓊:也不完全是跟工資收入有關系,最開始招醫生,要從三甲醫院來聘請,醫院不放,這是第一個困難,畢竟是人家多年培養的?!懊駹I”這兩個字在2013年以前,是被社會歧視的群體,很多人看不起民營醫療機構。

        鄭進(云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我認為對于民營醫療機構,尤其像圣愛中醫館這樣的,只要不歧視它,正確地看待它,就是對它最大的支持。2011年我就到圣愛中醫館看過,首先覺得他們中醫藥文化做得特別好,沒有一所公立醫院對待中醫藥文化的建設那么費心、用心地做,但他們做出來了。

        第二,老百姓很多。圣愛中醫館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老百姓對中醫藥不同需求誕生的產物。公立醫院由于醫療資源問題,我們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醫療服務,但是圣愛中醫館卻提供了優質和高水平的服務,他們的存在意義很大。

        王國強:劉瓊剛才講到的這些都是她的過去式,因為她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我相信隨著中醫藥法的頒布,尤其是中醫藥法第14條,對于中醫診所,從審批制變成備案制,有了明確的規定,所以說這是一個對他們來講非常利好的消息。

        主持人:我覺得未來至少有一個難題不會再面對,就是找醫生難的問題,因為我們看到法條當中特別提到要放開中醫大夫,讓他們多點行醫,多點執業。

        王國強:多點執業為他們創造了條件。

        主持人:但對于管理者而言,會不會覺得管理難度會加大了?

        王國強:我想推進公立醫院醫生實行多點執業,包括到民營醫療機構的執業,這是政府所倡導的,現在也在逐漸推進,大家也慢慢地都接受了。

        主持人:這一類民營中醫機構的崛起,會對綜合醫院的中醫科或者是中醫院產生什么影響或沖擊嗎?

        王耀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中醫藥法的頒布確實迎來了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春天,無疑對中醫院的發展也會產生深遠影響。當然機遇多于挑戰。第一個挑戰就是對醫療業務的沖擊,因為專家資源稀少,就會出現病人就醫分流。大型中醫醫院往往是大門診,以東直門醫院為例,醫院的收入75%來自于門診,所以說門診量少了,必然醫療業務會受到沖擊。

        第二個挑戰是人事管理難度大。因為多地點執業,加上中醫診所備案制,這可不是美酒加咖啡。

        第三個挑戰是科研教學影響大。因為醫院培養一個人才、知名專家非常不容易。民營醫院都在增加優質資源,我們的知名專家有時候會出于經濟誘惑,忙于自己開診所,或者是去民營機構賺點外快,必然會影響科研教學工作。我擔心的是,如果沒有一流醫生做擔保,我們這些大型中醫院很難保證年輕大夫和醫學生的教學質量,這是百年大業,應當國之根本。當然這三種挑戰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更高的要求,一種鞭策。

        主持人:在這樣一個激烈競爭的市場上,面對這兩種不同的力量的市場上的角逐,您覺得有沒有好的辦法?

        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這是在中國的醫改體制過度的一個必然出現的事物,它是歷史的必然,代表未來的方向。不管是美酒咖啡也好,還是一杯苦藥也好,都要喝下去。民營機構必定會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多點執業又是大勢所趨,也是未來的一個方向,所以院長必須要適應。

        王國強:我還想對民營中醫館提出一些要求,你看大家都支持你們,包括三級甲等醫院中醫院的領導,自己有很多的苦衷,但是也要支持多點執業,這是給民營醫院創造很多很好的條件,包括備案制。如果支持你們了,但是你們在那里還出現違法非法的行醫,我覺得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所以中醫藥法里面專門對民營中醫館要規定,你們那些不良業績,不良反映一定要記錄在案,如果違法那堅決取締,這也是必須的。

        主持人:當越來越多的民營中醫館成立了,會對你們造成什么影響嗎?

        周曉祥(江蘇省東臺市中醫院院長):江蘇東臺市中醫院是一個縣級的中醫院。在東臺,政府對中醫藥發展非常重視,我們所有的鎮衛生院,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讓全市328家村衛生室都成立了中醫閣,鎮衛生院都有中醫館,我們對基層情況非常了解,對我們縣級所面臨的壓力有沒有什么好的政策? 

        王國強: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方面,對于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包括社區衛生服務站,這方面延伸,都是有項目的支持。這一點應該沒有問題。

          

        

       

        主持人:在中醫藥發展的過程當中,可能很多人聽過一句話,叫中醫可能會毀于中藥。這句話當中包含著人們對于中藥材質量深切關心,或者說的嚴重一點就是一種擔憂,那么接下來即將登場的這位嘉賓,他的擔憂就和藥材的質量息息相關。來,聽聽他的聲音。

        耿福能(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我跟藥材打交道30多年了,希望這部法律能夠解決老百姓吃好藥的問題。這么多年以來,我在這個行業看到了許多亂相,從一個藥材談起,一個附子,附子是我們川產的道地藥材,它是一個毒性藥材,但是這些年用量越來越少,一個原因是醫生專家們在臨床應用的時候可能怕一個是毒性藥材,再一個用了以后沒有效。為什么呢?因為市面上出現許多用土豆淀粉制造的這些藥材,當然這是在自貿市場上出現的。

        主持人:耿先生當你看到這些假藥有可能在某一段時間充斥市場的時候,你會擔心他給我們病人帶來的惡果嗎?會是什么?

        耿福能:雖然這種亂象在臨床中還沒有顯現,但當我想到那些專家們在掂量處方中用藥用量的時候,他不知道庫房里面可能都不是那個藥材,這讓我還是非常擔心的。

        主持人:用什么辦法管控藥材的質量呢?

        耿福能:這就是我們長期以來要探索和關心的問題,因為中藥材有一個特點,它是從土地里面來的,我認為要建立第一車間,第一車間在土里,如果不從源頭著手,不管是GMP還是一系列管理方法都是起不到作用的。

        主持人:對于您來說,可能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自己種,自己采,然后整個產業鏈在完全可控的狀態之下。

        耿福能:對,我們已經嘗試了20多年,就做了這一件事情,而且做了兩個品種。

        主持人:我們的法律出臺,在更大程度上保護這些藥材的質量,請王部長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王國強:藥品的質量,中藥材的質量是中醫藥法非常關注的問題,而且有許多條文加以規定。第三章關于中藥的保護和發展,里面有很多條都對中醫藥質量安全做出規定。在這些條文中規定,對于中藥材的種植、養殖、采集、儲存、加工,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一個再好的醫生,他開了再好的方子,診斷的再準確,但是他用的藥質量不行,那也就是你的藥效不行。最后毀的不是中藥,而是中醫。

        主持人:未來有沒有什么樣的力度足以整治這些小、散、差?

        王國強:對于這個問題,在中醫藥法里面也有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在使用農藥、肥料方面它有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對于使用劇毒、高毒的農藥要嚴格禁止,這個是中醫藥法里面一個很重要的要求。另外一個,對于中藥材的流通環節,一定要建立藥材質量的追溯體制。就是道地藥材是哪產的?從哪里來的?怎么加工的?怎么到了集散地的,這個都有明確規定。

        主持人:很多企業可能也有自己的獨特方法來保證這些道地藥材的品質,我們請到了片仔癀的負責人,你們是如何保證藥材品質的?

        劉建順(片仔癀藥業董事長):所有在原產量的材料集中采購的話我們都可追溯。比如在云南的苗鄉田七,這是一個可追溯的,通過采集基因譜拿來比照,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才可以采購。我們可以做到是哪一個農場,哪一隴,哪一個管理人員生產的。

        王國強:在這方面可以請張伯禮院士介紹一下,因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創新了關于中藥藥材的條形碼,基因條形碼,可以通過這個來檢測道地藥材的品質。

        張伯禮:中醫科學院建立了DNA條碼,就像給每一個植物發了一個身份證,它可以對90%以上的中藥品種做到鑒定無誤,通過現在的工作,特別是像亳州、安國,都已經建立了大型的第三方檢測,可溯源的一個追溯機制,我想這一塊會越來越好。

        

       

        主持人:我們來聽一聽下一個擔心究竟是什么。

        民間人士:因為是無證行醫,所以得不到法律的認可和保護,我在治病的歷程中間,對一些疑難雜癥和一些絕癥病效果越來越好,隨著名氣的增加,合法行醫的要求就越來越迫在眉睫。

        王國強:您讀過中醫藥法嗎?

        民間人士:讀過。

        王國強:你認為這部法能解決您的問題嗎?

        民間人士:還不能夠完全(解決)。

        王國強:為什么?

        民間人士:因為具體,我不知道現在考試的什么標準,我覺得我們學中醫是傳統的,所以可能考試的題目有差別。

        王國強:我們是考核。

        民間人士:那我愿意。

        王國強:不像職業醫生的考試。所謂考試當然也很嚴格,比如說你的技能,這種技能的理論、基礎,另外關鍵是療效。

        其實政府還是為大家提供了執業醫師考試的渠道,無非就是這些人他是民間的,可能沒有很高的學歷,醫學方面的知識跟考試有距離,所以他們有的告訴我,我們也去考過試,但是沒有考上,題目太難,里面還有西醫、基礎等等的。另外一個,我們在《執業醫師法》實施之前也有老人老辦法的政策規定,過去就是醫生,法律執行之前就可以作為醫生申報以后獲得資格,那時候可能有些人錯過了那個機會,以后《執業醫師法》頒布之后就沒有辦法了。還有農村中有一技之長的,2009年出臺一個政策,對這些人也經過一定的考核,也應該允許他們獲得為人民群眾治病的一個資格,用鄉村醫生的管理辦法來管理他們。

        主持人:謝謝你。其實很多的地方他們自己也在做了一些很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今天來到現場的徐慶豐局長聽說你們當地也有很多新的探索,來幫助這些民間高手得到身份上的一些認可是嗎?

        徐慶鋒(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對農村醫師我們從2015年就組織了考試,全省有近900人參加考試,通過率達到71%,這樣他在農村就取得了合法的職業資格,群訪民間中醫高手,就像李老師這樣的。

        主持人:李大夫也是通過杏林尋寶的這一活動挖掘出來的寶是吧?

        徐慶鋒:通過全國海選,海選之后通過現場比武,然后病人的親身體驗,然后名家的鑒定,鑒定之后確實就把掌握民間獨特中醫療法的民間中醫挖掘出來,形成一個聚寶盆。但是像這些人也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職業醫師資格證,所以就不能夠單獨執業。我們廣東省中醫院就想了一個好的辦法,把這些無證的師傅全部請過來,帶著有證的徒弟來為群眾服務。通過這個杏林尋寶,讓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不要丟失了。

        主持人:其實我特別想問王局長,像這樣的民間高手,他們數量非常大,我看到過一個資料說,大概有15萬中醫人士,他們并沒有執照,現在我們有法可依了,會用什么樣的辦法來幫助他們解決身份的問題?

        王國強:我想這是中醫藥法一個非常重要的亮點,也是解決民間醫生沒有執業醫師資格的關鍵。對這些經過師承以及實踐,確實具有很好的醫術的民間醫生,我們通過有兩位中醫師的推薦,然后經過省級組織的考核,在考核合格以后,還要在評價他的技術風險安全的基礎上,可以獲得醫師的資格。

        主持人:您說到的是省級的考核,那么未來這樣一個考核是會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因地制宜呢,還是國家會出臺統一的標準交由各地的監管機構去執政呢?

        王國強:我們已經制訂了一個關于中醫專長的醫師考核的一個暫行管理辦法,現在正在社會廣泛征求意見。但是中國各省的差別也比較大,我們就明確考核工作由省級來做,省級也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制定一些具體的實施辦法。

        

       

        主持人:還有沒有現場的觀眾有問題?

        觀眾:這條法律一頒布,考慮民間一下子還會出現很多這樣的民間高手,可能會存在一個魚龍混雜的情況,有的人可能會擔心萬一再出現像張悟本那樣的騙子大夫怎么辦?

        主持人:前一陣熱議的劉洪斌,這些虛假中醫和假冒偽劣產品會不會再出現了?

        王國強:您的擔心也是我的擔心,因為這部法律所規定的對于民間醫生經過考核以后,就能夠獲得醫師的資格。怎么把他考核好,這是最關鍵的。我們雖然說降低了民間醫生這個門檻兒,但是水準、療效不能降低。第二,我們這樣的一個做法實際上也體現了一種放、管、服的改革,如果發現這個民間醫生獲得了資格以后,他沒有按照法律的規定去行醫,或者還出現了其他的問題,那一定要堅決取締他的資格,這也是對人民的健康負責任。另外,這些獲得了資格的民間醫生,他還要定期地接受相關部門的培訓,接受繼續教育,他自己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知識,提高水平。

        張伯禮:我記得前年李克強總理在做報告的時候,提出用中國式的辦法解決世界醫改難題,我想要再說一句呢,用中國的辦法解決中醫的問題。實際我們在民間有很多確有一技之長的醫生,如何讓他們能夠合法地行醫,這部法律就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這就是中國式的辦法,管理中國的中醫。充分把民間的力量發揮出來,為老百姓健康服務,我想這是有現實意義的。

        

       

        主持人:無證中醫這個難題解決之后,我們再來看中醫藥發展過程當中還有什么樣的難題。先聽聽他的聲音——中醫藥企業代表:我是一家中醫藥企業代表,我最關心的問題是中醫藥如何走向世界?如何走的更遠?

        主持人:關于這個問題,請出下面這位嘉賓。

        丁永玲(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我是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丁永玲,應該說同仁堂到今年已經348年,我們從93年走出國門,在香港開辦第一家店,經過20多年的探索,目前在海外27個國家和地區有130多家中醫藥店、診所、各種形式的終端。應該說我們走出國門時,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文化不同。

        主持人:外國人不認我們的中藥?

        丁永玲:對,因為他們之前對中藥沒有了解,所以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主持人:比如說呢?

        丁永玲:比如說牛黃清新丸,這個產品是同仁堂傳統的重點出口品種,它里頭是蜜丸3克,但是它包的是金箔,金箔是非常貴重的有效成分,有振精安神的作用。但是他們拿小刀咔碴咔碴,把最珍貴的金箔扔掉,吃里面的小蜜丸,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在說明書包裝改進提示方面做了很多改進。

        王國強:這個就是中醫的傳統,金箔的包裹對藥效起到很好的作用。

        丁永玲:其實這個金箔是很珍貴的,所以在跟患者介紹產品的同時,我們不厭其煩的跟他說應該怎么服用。中醫藥在海外能夠落地生根,就得要口口相傳。

        王國強:現在全球有183個國家在傳播中醫,很可喜的是中醫在逐漸地走出去,得到了認同,但是同時可以看到中醫走出去是一個漫長的路程。我覺得文化上的差異是根本的差異,西方的文化孕育了西醫的還原論,對抗醫學,針對的病菌,病毒采取單靶點的治療,這個是很有效。中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而中醫醫學里面包含著很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包括平衡、調理、養生,這些都是中醫的一些精髓。所以這兩種文化孕育的兩種醫學體系要讓對方能夠接受。

        主持人:對,其實很多外國朋友,他們對中醫藥是很推崇的,但是他們會有這種困擾,我只有在中國,醫院會幫我煎好藥,我拿藥方回到美國去,就不太可能有這樣的服務。但是現在這個難題已經被很多的企業攻克了。一方藥業你們現在做了什么樣的便民措施改進?

        程學仁(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上面是我們的六味地黃丸,就是在藥房拿到的中藥飲片,現在把我們藥房里面常用的600多種中藥飲片,仿造傳統的煎煮方式,全程分解提煉成一小袋一小袋小顆粒,調節完了以后,用玻璃杯子,用開水一沖,就是以前熬的中藥。

        主持人:這是一個走向國際很便利的方式。

        程學仁:確實中藥的這種用藥方式,對外國人來講,按照他們的文化和思維習慣可能不太接受。比如說在1997年,加拿大一個姓周的中醫師,專程跑到廣州找我,他說如果第一次這個病人找他出診,他要給他開湯藥,一定要告訴他每一次多少毫升水,每一次煎多長時間,然后這個病人把中草藥拿回家以后,先去買了一個量杯,再買一個了鬧鐘,他說,藥品不是鬧著玩著的,萬一讓我煮半個小時,我卻煮了45分鐘怎么辦。所以這是一種文化,帶來很多困擾。

        主持人:片仔癀在這方面有什么創新沒有?

        劉建順:中醫藥走出去要用現代科技手段來說明中醫藥的療效,我們這幾年來聘請了英國皇家生物學院的姚大衛院士,他給我們做了一個實驗,實驗揭示片仔癀,就是中藥在促進干細胞活力跟再生方面有獨到的功效。這篇文章發表在世界先進的醫療雜志《丹麥藥理》上面,西方醫學界認為,中藥原來也是說得清,道得明的。

        主持人:我們看到其實很多企業都在盡自己的努力和責任,讓中醫藥在世界更大的范圍當中能夠被推廣和被接受。當我們希望中醫藥更遠的走向世界的時候,王部長您覺得有一些什么建議?包括我們的立法當中是不是也給出了一些明確方向和保障?

        王國強:中醫藥法對于中醫藥走出去,傳播中華文化都是持積極態度的。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2015年我訪問吉爾吉斯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外長曾經給我提出一個問題,他跟我說,今天我們兩國的首腦,習近平主席和我們的總統見證了很多的簽定協議,你認為哪個協議更重要?我毫不猶豫說,當然建高速公路、能源,這個是很重要的。他說,不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協議是你和我們衛生部長簽訂的這個中醫藥中心的協議。那些大項目是政府間的,而且要通過很多年才能夠實現,而且實現了以后百姓們,我們吉爾吉斯斯坦人們可能還不一定馬上都能感受到。但是,你簽訂的這個協議,你把中醫派到我們這里來,他說這是民心相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我聽了以后很受啟發,我想我們中醫人應該有自信,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信。

        主持人:謝謝大家,其實從中醫誕生的那一天,中醫應該在自信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道路上,為世界疾病醫療和健康的保障提供著自身的中國樣板。而我相信當我們的中醫藥法出臺的這一天,我們的這份呈現給世界的中國樣本當中,一定會充滿更多的中國特色,中國文化,中國智慧,乃至于中國的誠意,謝謝大家關注中國中醫藥發展。

        

        新媒體編輯:劉茜 

        
        
        
        
       
       
       
       
        Copyright@2006 www.xptnr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工體西路1號 電話:59957777
      版權所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ICP備案:京ICP備16052956號
      京公網安備11931045028號  網站標識碼:bm73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四虎成年永久免费网站|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看片|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成人禁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Channel| 五月婷婷深深爱|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观看下截|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三级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免费综合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无遮挡h肉动漫网站| 男人女人边摸边吃奶边做| 性欧美激情videos| 黄页网站在线视频免费|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乱人伦视频在线| 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在线视频网址|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 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